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十大振興規劃 看房地產的影子

http://www.CRNTT.com   2009-02-26 11:11:51  


 
  至此,所有的信息都失去了源頭,公衆看到的,不過是一堆來路不明的信息泡沫。不過,泡沫并不是白攪的。2月24日,隨著房地產業進入振興產業的消息被“證實”,股市上的地產股全綫飄紅,個別地產公司的股票甚至飈至漲停。然而隨著成思危先生24日晚對媒體誤讀的澄清和25日官方消息的發布,25日,地產股又全綫暴跌。一漲一跌之間,不知又有多少或悲或喜的故事。 

  利用含混的信息制造輿論、誤導股民,以達到操縱股市、獲取暴利的做法,是股市中最尋常的故事。一個有著4萬億政府救市資金乃至更長期的政策扶持為背景的題材,不被拿來做足文章,才是股市中的怪事。不過鑒於房地產業的巨大利益和高度敏感,股市中的借勢斂財,不過是此番“信息泡沫戰”的一個章節而已,其背後還有更加巨大的利益和更為複雜的博弈。 

  經過此前的幾番博弈,目前的局面是,房地產市場必然面臨調整已經成為普遍的共識。但政府希望房地產市場能够平穩著陸,在商品房價格不出現大幅波動的前提下,以保障性住房的增量供應,緩和消費者承受能力與商品房超高價格之間的矛盾;普通百姓則希望商品房價格能够回落到合理的水平,以實現在承受能力之內得到比保障性住房更好的居住條件;開發商們自然希望商品房的價格能够在目前的高位上得到支撑,為此他們甚至不希望保障性住房市場有太大的發展,這從幾位房地產“大鰐”對經適房、限價房的批評乃至詛咒,就可以看出。開發商們的另外一根“稻草”,當然就是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性救助。鑒於目前消費者與開發商的僵持,政府的任何救市政策,都可能被開發商拿來作為摧毀消費者信心的“利好”。這或許才是近日“信息泡沫戰”的真正含義。 

  無論是否進入“十大”振興產業,房地產業都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業潰壩式的“硬著陸”,必然是中國經濟之禍,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因此,在“振興規劃”之外,政府對房地產業仍然會有必要的救助措施,而且可能是更為長期和穩健的政策調整。至於開發商,如果他們確實對消費者的剛性需求有他們反複宣稱的信心,那麼此時主動降低房價,釋放潛在的剛性需求,就可能是他們走出僵局、實現自救的最佳途徑。在這個過程中,當然會有一批實力不濟的地產企業倒閉。在當前的宏觀局勢下,該死的必然會死,再猛的政策之藥,也救不活只剩下一口氣的“死馬”。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