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短期就業為上 長期内需主導

http://www.CRNTT.com   2009-03-09 15:10:43  


 
  為此,我們的政策調整要注意: 

  第一,在刺激投資中采取的財政、稅收政策,重點要向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傾斜。同時,政府要出台臨時性的指導政策,指導各地的投資項目選擇、稅收、貼息的對象,重點應支持較高的勞動力/投資比率的項目。 

  第二,政府要讓利於民。在我國高儲蓄率的背景下,對於效益高、壟斷性投資項目,政府應盡可能鼓勵發展信托、私募等各種金融創新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入股,政府騰出一部分財力,改善民生,補貼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補貼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或者直接補貼失業者、半失業者。 

  第三,充分推動中央和地方政府兩個積極性,鼓勵地方各級政府,在本級財政條件的許可情況下,開動腦筋,靈活采取各種擴大就業的措施,靈活采取各種擴大低收入群體而不是全體人口消費水平的措施,如東莞、杭州等市發行的各種消費券,提高他們的福利水平,確保社會的穩定。國內各地財力、流動人口狀況等不同,短期靈活的措施不必強求全國一致。基於中國經濟和中國財政中長期仍然看好、中國財政的“明天”不同於美國財政“明天”的背景,如果有需要,2009年的中央財政赤字不必拘泥於3%的警戒綫,適當突破些,問題并不大。特別是在“百年一遇”的特殊時期,我們應該抓住全球危機中中國經濟地位相對提高的重要機遇,加快發展自己,改善經濟結構,提高國民消費水平,特別是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水平。 

  第四,2009年,對地方各級政府工作的布置與考核,要重點突出就業人口和人均福利水平,提高狀況的檢查,而不是將重點引導到看GDP的增速上。 

  第五,要及時抓緊對半年來宏觀政策的綜合評估。半年來國務院及各有關部門已出台保增長、促內需、調結構的相關文件四、五十個,設計政策措施一、二百項,同時,還有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十個行業的振興規劃,幾乎每周出新政策。大量的政策、密集地出台,基層執行力如何?政策之間有否抵消因素?這一系列政策的綜合效應如何?為了年底保8%、保就業、保社會穩定目標的實施,需要在第二季度、半年內進行及時的評估,以便給政策調整留出時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