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港區政協 應設辦事處發揮功能

http://www.CRNTT.com   2009-03-30 11:52:24  


香港很多人士擔任内地政協委員,有能力發揮更多作用。
  中評社香港3月30日訊/香港《文匯報》今天登出田北俊的文章,作者認爲“港區政協應設辦事處”。文章内容如下:

  因應內地與香港融合加強,港區政協的角色亦有必要加強。所以,我建議設立港區政協辦事處,聘請職員處理香港人涉及跨境問題的投訴。我相信港區政協委員若能多做這些涉及跨境求助個案,必會廣受港人歡迎。因為政協委員正可發揮立法會議員以至特區政府都無法或難以發揮的作用,十分難能可貴。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本月初在政協常委會的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完善發揮港澳委員作用的工作機制,支持港澳委員在香港、澳門社會政治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政協委員在香港的角色,再度成為城中熱烈討論的話題。究竟他們除了每年到北京或所屬省市縣開會外,平日還可擔當甚麼角色或任務?我想我們的確可在當中發揮更積極的中間人角色。 

             發揮更積極中間人角色 

  事實上,香港與內地的交往在回歸之後越趨緊密,且隨著過境口岸增加及過關手續更方便簡化,有越來越多的港人經常往來內地工作、娛樂、旅遊。根據統計處的資料,去年單是經陸路管制站及中國客運碼頭返回內地的本港居民數目,便達到七千萬人次,而在內地工作的港人則逾二十萬人。港人到內地交往頻繁,遇到各種困難及問題的機會亦隨之增加。以往港人返回內地時常遭遇的問題,可能只是回內地開廠、工作、旅遊那麼簡單的問題,但現在面對的問題,可謂五花八門,例如,子女讀書、醫療保險、買賣樓宇、開舖做生意等等。港人遇到的各式問題,未必是嚴重個案,但對當事人來說,卻是極為重要的切身事務。雖然港府有渠道向內地反映,但這些問題實不可能每次都由特首及廣東省委書記這個層次去解決,反而大可利用與內地關係密切的港區政協委員,處理香港人涉及跨境問題的求助個案,可能會更為有效率。 

  不過,港區政協在發揮其角色、盡其本份方面,一直以來極受限制,例如在積極協助在內地港人求助個案上,過往由於角色身份問題,沒有太多的作為。以我自己當了十年全國政協的經驗,自問貢獻只是一般而已,原因是我們對內地的問題不熟悉,農村問題、煤炭業安全問題等等,我們都未能給予甚麼意見,但香港問題又不能多說。那我們對國家、對香港還可做些甚麼呢?所以,我認為因應內地與香港融合加強,港區政協的角色亦有必要加強。 

  故我對賈慶林主席在剛結束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完善港區政協的工作機制,是十分認同的,並且認為,在香港的政協委員,極之適合擔當向內地反映港人意見的角色,就兩地跨境事務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目前香港除了近二百名全國政協委員外,在全國數十個省市中,大部分都有香港人出任政協委員,保守估計會達到近千人,基本上涵蓋了香港各個界別各個階層,可謂極具代表性。這些省市政協與地方政府的關係都非常友好,若有香港人在不同的省市遇到困難,相關省市的政協即可提供協助。 

             有助處理港人日常投訴 

  所以,我建議設立港區政協辦事處,聘請職員處理香港人涉及跨境問題的投訴。我相信港區政協委員若能多做這些涉及跨境求助個案,必會廣受港人歡迎。因為政協委員正可發揮立法會議員,以至特區政府都無法或難以發揮的作用,十分難能可貴。 

  也許有人擔心這會令政協成為第二個權力中心,但其實政協的辦事處只處理涉及內地的事務,至於香港內部的政策,就與政協無關。所以,我認為香港各界毋須擔憂,尤其是部分立法會議員,也不必有太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