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雙中心 港滬可共同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09-04-05 10:41:10  


中國的經濟規模可以支撐兩個金融中心,並形成良性競爭。
  中評社香港4月5日訊/大公網今天登出余柏全的文章“港滬雙中心可雙贏”。作者認爲:“中國正在持續增長的龐大的經濟規模和潛力完全可以支持兩個金融中心。在金融市場,多一個中心,有機會把整體市場的體積擴大,使兩個中心可以共同增長。此外,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中,發展單一個中心的風險也較大。”文章内容如下:

  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高效率的國際金融中心,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大推動力,國務院之所以確立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並不僅是因為上海具有遠東金融中心的歷史傳統,更因為上海有輻射深遠的國內最重要的多層次金融市場,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滬建“中心” 勢在必行

  目前上海已是全國的金融中心,2008年上海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442億元,比上年增長15%。至2008年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35589億元,貸款餘額24166億元。

  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期貨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票據業務中心等在內的類型齊全的金融機構體系。全市現有各類金融機構689家,2007年底上海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為6.94萬億元,佔全國金融總資產額大約11.5%。在上海經營的外資金融機構有165家,資產總計7606億元,佔全國外資法人銀行總資產80%以上,預計將有更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進駐上海,並會積極爭取開展人民幣業務,從而加快人民幣的國際流通。

  上海期貨交易所2008年累計成交額29萬億人民幣,新上市的黃金期貨全年成交額達到1.49萬億元。同時,上海期貨交易所期貨銅在影響國際銅價、參與國際定價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股市方面,2008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企業有864家,總市值約10.7萬億元人民幣,全球排名第六。2008年成交金額18萬億元人民幣。全年共有76個新股上市,新股IPO集資額1034億人民幣,全球排名第二。上海金融業已具有一定規模,為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在上海的多層次金融市場以及數目眾多的金融機構,主要是政策利好的產物,而不是市場積極發展的產物,管制較嚴而效率不高。但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最終要靠市場的選擇,吸引市場人士靠的是效率與規範,而不是僅僅是國務院的一份文件。因此上海要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除了金融業規模要加強以外,上海有關部門的思維必須更貼近市場化,更貼近法律,以創新、效率和規範進行制度性的改革,實現金融業真正的市埸化。同時,國際金融中心不可能是一個封閉的體系,貨幣自由流通是必要條件,因此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是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本前提。按照國務院2020年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時間表,亦即10年後人民幣將可全面自由兌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