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宏觀經濟是否探底仍是懸疑

http://www.CRNTT.com   2009-04-19 06:47:49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訊/中國網昨天登載林清泉文章“宏觀經濟是否探底仍是懸疑”。文章說,相對於全球各國的經濟形勢,中國一季度的經濟數據表現尚可,是否探底仍是懸疑。為修正經濟刺激偏重於投資的弊端,下一步的經濟政策應更多向消費與民生傾斜,以期挖掘社會內部經濟活力,最終推動中國走出危機。全文如下: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四公布,今年第一季度GDP較上年同期增長6.1%,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下降0.6%。另外,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同比增長15.9%。而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則創單季新高,與全國乘用車銷量創歷史新高形成兩大亮點。一季度,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4287億美元,同比下降24.9%;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18億美元,同比減少56億美元。對於這些數據的解讀要結合中國的內外部經濟環境與之前的經濟刺激計劃。

  GDP增長低於預期一方面說明之前可能高估了經濟刺激計劃的效果,而經濟刺激計劃的在投資與消費刺激的額度分配上則可能存在調整的空間。目前正在研究中的二輪經濟刺激方案將在民生與刺激消費項目上加大傾斜力度,則是出於這一考慮,即彌補和修正前一輪刺激方案的不足。

  而CPI的下降則是勢所必然。首先在供給層面,很多外貿型企業的產品因為外需疲軟不得不轉做內銷,這無疑加大了市場供應。而失業與裁員的風潮則進一步拉低了社會整體的可支配收入,盡管部分地方政府推出了各種刺激消費方案,但覆蓋面畢竟有限。兩方面考慮,CPI自然會被壓低。但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25.5%,又為將來CPI走高埋下伏筆,所幸中央之前出台糧食增產計劃,意圖穩住糧食價格,因此CPI即使上揚也不會過高。

  再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8%,這正是第一輪經濟刺激方案裡面加大各類投資的顯著效果之一。但目前的CPI下降其實是給這種投資加大造成的供應加大敲響了警鐘,因為無論如何,各類投資最終都必須面對將產品賣出去的問題。一旦市場的需求容量沒有足够發揮,這些新增的投資可能引起新一輪過剩,最終產品不得不低價賣出,造成企業虧損和銀行壞賬,而通貨緊縮也有可能出現。這是大力刺激投資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