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張亞中:台灣前途未定論 政治幽魂

http://www.CRNTT.com   2009-06-18 00:39:51  


 
       結論:日本與美國是台灣前途未定論的支持者

  日本對於兩岸問題有其情感與利益的考量。台灣(或“中華民國”)如果獨立於中國之外,不僅符合日本的終極國家利益,也符合日本對台灣的情感。但是基於國際政治現實,日本不敢公開呼籲“台獨”與“獨台”。

  “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傳統版是:由於日本沒有明文宣佈將台灣交還給中國,因此台灣法律地位未定,美國支持。現代版的“台灣地位未定論”講的是“台灣前途未定論”,即台灣不必然屬於中國,兩岸不存在統一的必然關係。這其實也是李登輝長期以來的真實主張,而所引用的理由就是“民主自決”。

  簡單地說,“台灣前途未定論”這一類的主張者,不認為“中華民國”的前途僅有統一一項,也應包括“獨立”。他們認為,台灣的前途不應該受到“憲法”對於“統一”的約束,而應依據“民主自決”的選擇,即“統獨由台灣地區2300萬人決定”,而非由“現有的“中華民國”“憲法””約束。至於2300萬人的國名是叫“中華民國”或是“台灣共和國”,“民主自決派”都可以接受。

  日本駐台代表齋藤正樹,應該不會反對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的事實,他要強調的是“台灣不必然屬於中國”。他所提出“台灣主權未定論”,其實就是李登輝以來所創造的“台灣前途未定論”,也就是“台灣不存在必然的統一論”。

  基於兩岸關係考量與國際政治的現實,在“修憲”方面,台灣不願觸動“一個中國”原則,又不敢公開“正名制憲”,“民主自決台灣前途”就自然只成為台灣內部政治人物為了選舉的消費品。這主張其實並沒有人敢將其落實,但是它確實是每個人都可以朗朗上口的主流意見。日本駐台代表齋藤正樹在某種意義上,只是說出了李登輝等人長期以來的主張,然而他的說法沒有進步,還是延用已經過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這個名詞而已。

  正如同美國是“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始作俑者,美國也是“台灣前途未定論”的支持者。在美國的壓力下,兩岸原本希望開啟的軍事互信機制受到阻礙。馬英九在台北通過視頻連線與美國智囊機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在華盛頓舉行的研討會中表示,美國繼續承諾對台軍售,對美台關係非常重要。台灣的“國防預算”將不會低於國民生產總值的3%,台灣同中國大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目前為時還早。美國支持“台灣前途未定論”的依據也是“民主”,即台灣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在這一點上,李登輝、馬英九與美國都持相同的立場。

  “台灣前途未定論”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大多數人只是將“憲法一中”當成台灣的保護傘,而很少人會認真地面對“憲法一中”約束的嚴肅性。台灣朝野就在這種“前途未定”的框架中爭吵。民主內戰以前吵的是有無“一個中國”的選擇,現在吵的是,要走“擱置爭議、維持現狀”的“台灣前途未定論”道路,還是“清楚通往台獨或獨台”的道路”。

  或許各位讀者讀完本文,便可以更進一步瞭解去年十月筆者在《中國評論》月刊撰文《兩岸和平基礎協定芻議》一文中,之所以要在前言即以“兩岸保證不分裂整個中國”做為兩岸未來簽署和平協定的基礎的緣故,或許也更能體會筆者推動兩岸統合路徑(今年四月號《中國評論》月刊文)工作的歷史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