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石油金融化風險 要從戰略高度防範

http://www.CRNTT.com   2009-06-22 11:55:57  


 
  事實上,當前全球原油每日需求量約為8557萬桶,但期貨市場的每日交易量卻達到1.2億至1.6億桶,正是這種遠期交易的炒作,導致油價飈升。據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估算,即使到2030年,全球原油每日平均需求量也不過是1.16億桶而已。期貨交易量遠遠高於現貨需求量,中間的持倉者自然就是獲利套現者。然而,油價的大起大落,無論是對產油國,還是對消費國都是不利的,尤其是當前油價的飈升,對於經濟增長整體放緩的消費國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從戰略高度防範風險 

  筆者認為,油價的大起大落蘊藏著極大的風險,需要從戰略的高度予以重視并防範,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建立石油金融一體化避險戰略機制。石油金融一體化即借助金融的支持,使石油企業可以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通,更好地幫助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實現套期保值、價格鎖定和規避經營風險。具體而言,一是要利用金融資本積極參與期貨市場。我們的石油戰略儲備不僅應包括實物儲備,還應包括期貨儲備。國家應制定專門的石油金融貨幣政策,對戰略性期貨儲備所需的長期融資和短期投機運作所需的短期融資制定不同政策,要積極培育具有較高信譽能力的期貨市場交易主體,并賦予其較靈活的海外融資權限,更大規模地有效利用國際金融資源,提高操作主體遭遇惡意攻擊時的持倉安全性。同時,要建立對實物儲備的金融支持體系,采取合理對策,把單純的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外匯儲備與靈活的石油等資源的期貨儲備密切結合起來。 

  加緊建設我國石油金融體系。應加強石油企業、銀行、外匯儲備機構等各方面的聯動,建立起完善的石油金融體系。針對當前國際油價的操作實際上已經變成了金融化操作,期貨交易量已經完全脫離了實物供給量與需求量,而且在其價格波動背後,國際金融資本已經大規模參與到實物市場中來。應對這樣的競爭格局,我們也需要在“走出去”戰略中制定相應的金融對策,要把石油領域的“走出去”與金融領域的“走出去”、石油安全與金融安全聯系起來考慮,鼓勵將石油價格、利率、匯率等風險綜合起來考慮,迅速構建一個強大的金融支持體系和形成若幹企業化的操作主體,扭轉我國目前在油價問題上的被動局面。 

  積極構建我國石油金融衍生品交易平台。我國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國,也是石油主要消費國之一,但目前我國在國際石油市場格局中沒有相應的地位。如果能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石油衍生品期貨交易的基礎上,適時推出原油期貨交易,對充分利用我國信息資源和規則優勢,及時掌握國際石油市場供需關系,提升我國在國際石油市場格局中的戰略地位無疑是極有益處的。 

  提高企業的石油金融市場意識。石油企業要努力了解和把握石油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則和運行規律,深度挖掘和靈活使用金融市場套期保值和規避風險的功能和手段,制定投資組合策略,探索參與和利用石油金融市場的現實途徑。特別是利用期貨市場信息靈通、反應快捷的特點,及時發現影響供求關系和價格變化的因素,有效規避投機因素導致的價格大幅波動風險。 

  石油金融化可以極大地完善石油市場,促使市場主體更多元化。但是,石油金融化也會助推油價漲跌。目前的油價飈升,固然有經濟複蘇以及各國擴大戰略儲備對石油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石油金融化推波助瀾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