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國經濟下半年要“闖四關”

http://www.CRNTT.com   2009-08-13 16:15:35  


宏觀政策本身的“拐點”已經到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訊/在遲延一天之後,國家統計局於8月11日上午公布了7月份宏觀經濟的關鍵數據。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1.8%,降幅比6月擴大0.1個百分點;而工業品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自2月份伊始,CPI與PPI已經連續六個月雙雙為負。

  東方早報刊登經濟學博士馬光遠文章稱,外界對7月份數據之所以異常關注,在於7月份作為下半年的“開局之月”,經濟關鍵數據表現如何,直接決定宏觀政策的走向和實體經濟的基本運行態勢。由此我們認為,7月份宏觀經濟的關鍵數據基本可以為下半年宏觀政策選擇和實體經濟的大方向定下基調。

  簡單對7月份的關鍵數據進行分析。

  其一,CPI和PPI雖然連續6個月在負的區間運行,而且PPI的降幅較上月依然在擴大,但考慮到2008年的較高的基數和環比數據,並不能據此以西方經濟學的經典理論判斷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通縮狀態。從CPI和PPI的環比數據看,7月CPI與上月持平,而PPI環比上漲1.0%,已連續4個月上漲。據此可以判斷,CPI和PPI基本處於觸底反彈的態勢。這一方面說明,工業生產和經濟回暖的跡象日益明顯;另一方面說明,通縮的魅影似乎離中國經濟越來越遠。

  其二,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7月份增長32.9%,比上年同期加快5.6個百分點,但比上半年回落0.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說明單純依賴投資拉動增長的救急任務已經提前完成,中國經濟開始悄然釋放前期政策猛藥聚集的風險,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但如果從結構看,國有企業投資增長40.1%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1.6%成為了近期投資的熱點和主力。這強烈地預示著,民間投資回暖尚待時日,而房價上漲帶動的房地產熱有可能成為宏觀經濟下一個風險的引爆點。

  其三,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看,7月份同比增長15.2%,但比上年同月回落8.1個百分點,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1-7月份,同比增長15.0%,比上年同期回落6.7個百分點,與上半年持平。對於15%的增速,大家一定不要誤讀為消費在回暖,從近年看,儘管消費在GDP增長中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但其增速基本保持在20%左右。所以,前半年儘管有15%的增長,但因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36%以上,這意味著,消費在GDP增長中的比例可能進一步下滑,消費尚未真正啟動,仍然處於探底的過程。

  文章認為,就下半年而言,宏觀政策的著力點和經濟熱點基本事實上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如何“微調”,二是政策目標如何從保增長轉向調結構和促民生,三是房地產與股市等虛擬經濟出乎意料的大熱對實體經濟禍兮福兮,四是是否會發生物價的惡性上漲。

  首先,儘管管理層出於呵護前期政策效果的考慮,多次表明了對“適當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財政政策的堅持的態度,但事實上,為了釋放前期救市的風險,宏觀政策本身的“拐點”已經到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說前半年宏觀政策重在“放量”,而下半年則會適度地轉到“結構”上來,而投資在完成了前期維穩的任務之後,很顯然會將接力棒交到啟動消費上來,這都是下半年政策“微調”的重點。其次,調結構,促民生離不開關鍵領域的改革,而社保立法的再次推遲,資源價格改革依然沒有時間表,這已經成為下一步消費、民間投資和中小企業復甦的最大制度瓶頸。第三,房地產和股市的復甦與實體經濟本身背離的走勢說明,在實體經濟回暖步伐緩慢的情況下,貨幣政策的“過度寬鬆”助推的不是經濟實體,而是泡沫,下半年如何防止泡沫對經濟體的衝擊,亦將成為政策的主要關注點。其四,關於未來物價的走勢不可掉以輕心,我們目前採用的政策帶有很明顯的“以毒攻毒”的痕跡,用天量的信貸趕走了通縮這個狼,如果不適可而止,恐怕會帶來惡性通脹這個更可怕的老虎。

  文章表示,在下半年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的大方向不輕易改變的情況下,政策本身的“微調”應該未雨綢繆,具有前瞻性。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為了保增長而依然採用成本過高的政策措施,對已經出現的風險視而不見,對存在的政策軟肋不能及時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