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國能源儲備 尚需“加油”

http://www.CRNTT.com   2009-08-29 09:06:47  


石油戰略儲備對國家保持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訊/日前,國家能源局宣布,中國石油儲備一期項目的四個基地已全部建成。由此,中國石油儲備跨出了“從無到有”的歷史性一步,形成了石油安全的初步保障。解放日報發表記者李蕾述評文章稱,目前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能力只有30天左右,與國際能源署(IEA)規定的90天的“達標線”還有差距。因此,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還有一段路要走。

  石油儲備成為當務之急。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石油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的缺口將達2億多噸;但就國內石油的供應量而言,幾乎今後新增的石油需求量都要依靠進口。同時,近年來國際原油市場跌宕起伏,使中國增加了高達百億美元的購油成本。按照中國每天進口300萬桶石油計算,國際油價每上漲10美元/桶,中國每天就要多支付3000萬美元。也就是說,由於中國石油對進口的高度依存,石油進口渠道單一,中國進口石油的“價格安全”問題已經凸顯,因此,建立石油戰略儲備成為當務之急。

  文章分析,中國首批四大石油儲備基地建成後,總共能形成10餘天消費量的石油戰略儲備能力,加上全國石油系統內部的商用石油儲備能力,中國總的石油儲備能力可以超過30天。但這與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的 “達標線”還有一段距離。目前,在國際能源機構成員國中,美國的石油儲備規模約為9400萬噸,日本約為4000萬噸,德國約為2600萬噸,分別相當於本國56天、92天和76天的石油淨進口量。對中國來說,爭取“達標”是大勢所趨,“達標”後,中國能按照國際慣例建立自己的預警應急體系,形成與其他石油進口國之間的國際合作,降低因油氣供應不安全所造成的影響等。

  然而,能源戰略儲備的部署並不能一蹴而就。首先,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並不是孤立的,而應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港口、石化中心、轉運站、輸油管網等一系列儲運分配的配套設施。今年,國家將建設八個二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目前在地理位置上,首批儲備基地已經建在了沿海,為了保證戰略儲備,未來還將向內陸延伸。 

  縱觀全球,目前各國都在廣泛使用法律和經濟手段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並積極探索石油安全儲備的商業化運營體系。這也給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中國正著手建立以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地方石油儲備、企業商業儲備和中小型公司石油儲備為主體的四級石油儲備體系。其中,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和三大石油公司的商業石油儲備已在建設,而地方政府的石油儲備和中小型公司的石油儲備還在研究階段。

  文章最後說,經歷了去年國際油價大幅調整之後,大多數機構預測,今年的平均油價將會在50-70美元/桶之間徘徊。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油價超低位時期。我們應當抓住國際低油價的機遇,給中國的能源戰略儲備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