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未來將呈V+U形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09-10-06 10:31:32  


 
  三是全面持續回升的障礙和困難不可低估。首先,人們不願在危機時靜下心來進行真正的思考和治療,這將推遲經濟的全面持續復甦;其次,在現有的既得利益格局下,深層次的制度變革難以進行,這將阻礙收入分配格局的調整和內需的擴大,延緩經濟全面持續回升的進程;再次,新增長點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形成新增長點需要技術進步、科技產業化、市場復甦和結構變革等條件,在新增長點形成之前,經濟全面持續回升不太可能;最後,新競爭優勢(310368基金淨值,基金吧)的形成也需要時間,中國過去的“低成本競爭優勢”隨著資源環境壓力的加大等,變得越來越弱,在高附加值領域培育新競爭優勢還需要不懈努力,這也不利於經濟全面持續回升。

  四是快速回升的後遺症開始顯現。目前經濟的快速回升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信心的同時,也帶來了如下後遺症:資產價格泡沫已開始出現,通脹預期加重;銀行壞賬和“政績工程”增加;產能進一步過剩;收入分配狀況進一步惡化(在股市和樓市暴漲中,不同階層的財產性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等。這些後遺症將困擾政府調控,阻礙經濟的真正復甦。

                 長期樂觀

  文章指出,長期樂觀主要表現為:在這次危機過後,中國將依靠其要素組合等競爭優勢,走出“U”形谷底,重回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軌道。長期樂觀的理由如下:

  一是中國正處於結構生產力大釋放的時期。所謂結構生產力是指工業化和城市化等經濟社會結構變化中所釋放的生產力。中國正處於重化工業大發展的工業化中期階段,根據歷史經驗這一時期往往是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預計將於2025年前後逐步減緩下來,即未來十多年仍是中國發展的黃金時期。

  二是中國正處於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時期。2008年中國人均GDP達314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當一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一般是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時期。事實上,中國老百姓已開始大規模購買住房、汽車等大額消費品,開始大規模進行教育、醫療保健和旅遊等消費。而這些消費不僅消費額大,而且消費周期長,消費品升級的空間大,能形成巨大的消費規模。

  三是中國各地正在推進區域一體化,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也就是區域間和區域內部不同地區之間分工協作不斷深化的過程,而分工協作深化即是生產率和區域競爭力不斷提高的過程。這些地區將成為支撐中國未來經濟的脊梁。

  四是國際產業不斷向中國轉移也為今後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次大的國際產業轉移都為承接國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隨著中國國際經濟地位的進一步上升,特別是在這次危機中中國經濟表現相對突出,將進一步吸引國際資金、技術和人才向中國轉移。

  此外,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海外人才回流、海外華僑支持、危機形成的改革壓力、制度改革效用的釋放等都是支撐中國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