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直面超預期復甦帶來的三種新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09-10-17 09:42:50  


 
  第五個變化是摩擦系數悄然加大。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G20匹茲堡峰會上的豪言壯語空洞無力,反傾銷、反補貼案例在發達經濟體內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以及新興經濟體內部此起彼伏,報復和反報復的你來我往讓大蕭條“以鄰為壑”的陰影悄然閃現;另一方面,金融摩擦也不斷增加,美元貶值帶來的外部效應,讓諸多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不得不實行市場性的匯率干預,以保護自身匯率制度穩定和出口貿易增長;與此同時,全球格局的再平衡也不同程度地遭到阻擊,資源類跨國併購的失敗概率潛在加大。

  透過這五層新變化,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油然而生:超預期的經濟復甦是否意味著“扎諾維茨”經驗法則的再度驗證?根據“扎諾維茨”法則,一個深度衰退的後面往往跟隨著一個力度較大的復甦周期。事實上,透過五大變化看未來,筆者更傾向於認為,超預期復甦營造的更像是一個“扎諾維茨”幻覺,即可能會帶來短暫的愉悅,但總是會很快破滅,回歸一個更顯尷尬的現實。

  文章認為,新變化帶來了三種新風險:其一是周期的“透支風險”,一個超常高速增長如果沒有實質性、可持續性的力量支撐,將透支未來的增長動力,並將隨後的經濟運行軌跡拖入均衡線下方。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超出預期的增長不僅源自難以持續的政策刺激,還源自市場從走出經濟災難中迸發出的狂喜,超調因素的存在,意味著未來增速可能將回落以反映透支後的虛脫。IMF最新的研究顯示,過往的金融危機會讓產出水平在幾年時間內低於危機前水平近10%,本次百年難遇的金融危機所造成的短中期傷害顯然會更大。考慮到經濟走勢終將圍繞均衡水平上下起伏,現在的超預期復甦,很可能將引致明年第一季度一個意料之外的增速回落。

  其二是通脹在明年第一季度,很可能將變成顯性風險。從貨幣主義的角度看,前期超常規貨幣政策必然會產生滯後的價格影響,而弱勢美元作為符合美國短期利益的戰略也將重燃全球流動性過剩的火花;從真實經濟周期角度看,由於金融危機對短期自然率產生了實質性衝擊,投資增長在填補GDP缺口之餘產生的通脹影響會相應更大,與此同時,勞動生產率的有力維持一直是本次危機有別於其他危機的重要特征,綜合這兩點,伴隨著復甦進程的推進,真實通縮壓力向通脹壓力的轉變可能要快於預期。

  其三是全球的“結構風險”。相比此前,各大經濟體基本面的差距不斷縮小,復甦時序變得更加模糊,除了新興市場率先復甦較為確定之外,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復甦先後順序充滿不確定性。澳大利亞的加息,已經讓我們看到了“搭便車”的痕跡,在享受全球性寬鬆政策環境的溢出影響之餘,本國的適度緊縮可能將有利於實現長期增長與物價穩定的匹配。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世界經濟將迎來不同經濟體經濟周期犬牙交錯的時期,未來的摩擦風險可能將進一步放大。

  文章最後表示,宏觀政策如何兼顧這三大風險,實現“有進有退有協調”,即在有序退出超常規政策的同時,跟進促使增長引擎轉變的中期政策和結構調整的長期政策,並實現博弈環境日趨複雜背景下全球政策的協調,將是未來經濟復甦路徑最終確定的關鍵所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