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復甦 須重視結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8-14 10:56:21  


如何解決“高儲蓄、低消費”這一結構問題?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訊/當前,中國經濟在政府一攬子計劃刺激下,已處於復甦趨勢中。與此同時,當前中國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包括貨幣信貸指標和資產市場走勢等數據,也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憂慮。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文章表示,如何看待這些議論和擔憂?毫無疑問,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在全球經濟的衰退中,多數國家的領袖與政要,出於對一國社會局勢穩定的政治責任,必然會採取積極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減少失業,以穩定社會。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對世界經濟復甦貢獻度在不斷提高的中國來說,不管是從自身經濟還是從全球經濟角度看,過去的八、九個月來,採取寬鬆的財政金融政策無疑是正確的,而且也取得了成效。今天,復甦趨勢已經出現,今年的GDP增長達到8%是有希望的。在這轉折關頭,明年GDP的增長能否在2009年達到8%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相對平穩的高增長?下一步的政策是維護好復甦勢頭的關鍵。因為在危機當頭時,可以採取短期的、非常規手段以擴大投資來彌補外需的急劇減少。但是在經歷一場全球性危機之後的數年內,全球經濟不會再簡單重複2003年-2007年那樣高增長的繁榮環境。全球經濟的調整需要一段時期,調整中的今後幾年,世界經濟必將處於低速增長階段。而政府集中投資的財力空間在縮小,復甦過後不能持續採取復甦前的非常規政策。這樣可持續穩定增長的問題屆時又會凸現出來。這也是目前人們常說的,中國國內的消費上不來,高儲蓄、低消費的結構問題不解決,中國經濟真正復甦的基礎是不穩固的、不扎實的。

  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復甦後可持續穩定增長的核心問題是結構問題。結構問題又涉及收入分配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產業結構等各種結構問題。對目前中國這樣一個開放度較高的巨大經濟體來說,表現為宏觀經濟變量間失衡的主要結構問題是什麼?在美國金融危機衝擊下這個問題已經看得很清楚,收入分配等結構問題是重要的結構問題,但其本身更多的是作為原因,進一步導致並集中表現在中國“高儲蓄、低消費”這一最大的結構問題上。其他的地區,城鄉結構問題,同樣可以從“高儲蓄、低消費”這一結構問題中找到部分的解釋。

  那麼如何解決“高儲蓄、低消費”這一結構問題?過去的半年多來,政府在實行總量刺激政策中,已經關注與兼顧了諸多結構的調整。在擴大投資過程中,注意了向中西部傾斜,向三農投資傾斜,向民生投資傾斜。而且,在擴大投資的同時,也盡可能採取了各種擴大消費的政策,例如:家電下鄉、買車補貼、地方政府發消費券,提高全國社保水平等各項政策,其積極效果在上半年社會零售商品額等指標的增速中已經得到反映。但是,實事求是的說,總體效果仍然不盡滿意。然而要想進一步擴大消費,又受當年財力限制,政府心有餘而力不足。不斷擴大投資的同時,“國進民退”的趨勢卻在加重。

  而從社會資金流量表看,隨著投資的不斷擴大。企業儲蓄率還在不斷上升,居民儲蓄率在不斷下降,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活力進一步受阻。同時一邊實施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由於結構調整未到位,一邊又擔憂產生新的產能過剩和擔憂更多的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產生泡沫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