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蝸居無希望 中國年輕人未來夢想會碎

http://www.CRNTT.com   2009-12-03 10:35:27  


任志強先生:“中國房價太便宜”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訊/針對青年置業問題,任志強再次“直言不諱”:年輕人就該買不起房。因為從發達國家來看,30歲以下的人沒工作幾年,就靠自己獨立收入買房的“幾乎為0,非常少”。《燕趙都市報》今天刊登評論員張敬偉的文章“任志強、蝸居和中國青年無房生活”,作者表示,“任志強‘直言不諱’的理論基礎,要麼是拿計劃經濟時代和市場經濟時代進行縱向對比,要麼拿外國青年和中國青年進行橫向對比。唯獨忘掉的是,這樣的對比是否具有合理的可比性。”文章內容如下:

  一部電視劇《蝸居》引起了全國範圍內關於當今持續攀升的房價和年輕人買房問題的熱議。大學畢業後踏入工作崗位不久的80後們究竟該不該買房?針對青年置業問題,任志強再次“直言不諱”:年輕人就該買不起房。(12月2日《中國經濟網》)

  任志強和《蝸居》,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可是,因為房子這個宏大而又庸常的現實命題,兩者連接就成了新聞。在我看來,任志強是口無遮攔的大嘴巴,《蝸居》則是性的逆反和直白;前者是顛覆公共表達的異類,後者是以黑色幽默的性語言和行為藝術去刺激無房戶的敏感神經。但不管如何,兩者的共性都是“赤條條”——— 說得赤條條和玩得赤條條。《蝸居》一說被禁,一說被重新審查,但回鍋後的節本再回小熒屏,哪怕是放在黃金時段,也成了雞肋。藝術創造和現實生活要的就是邂逅的對撞激情,否則就是雞肋。因此,《蝸居》的喧囂過後,激情的台詞、惹火的畫面都會消弭無形,讓芸芸眾生依然苦惱的是現實版真實的“蝸居”。

  相較於《蝸居》娛樂化的演繹,任志強的大嘴巴就顯得相當無情。他“直言不諱”的“年輕人就該買不起房”,讓人相當驚詫。年輕人買不起房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拿外國尤其是富裕的西方國家年輕人和中國對比,就是“關公戰秦瓊”了。不要忘了,西方國家有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有讓窮小子們安身立命的保障性廉租住宅,中國的年輕人卻沒有。在我看來,中國年輕人拼命舉債買房,不惜將父母和親戚一並拉下水集體做房奴,其實還是因為沒有住房保障給鬧得。這和國人拼命節儉也要存款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生活在純粹市場化下的中國年輕人,無論80後還是90後,甚至00後,他們所依傍的只有自己的父母;若父母無力,就只能在殘酷的紅塵世界靠自己打拼。而在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的大城市生活,必須要有一個“窩”,這就是中國年輕人拼死買房的現實原因。如果連“蝸居”的希望都沒有,支撐中國年輕人未來的夢想則會悲戚破碎。

  所以,從任志強大嘴巴里吐出來的大實話之所以讓人不滿,原因就在於他的“直言不諱”只是選擇性,只是選擇了年輕人初出茅廬和缺乏亟需買房的“合理前提”,而故意不提中國房價的泡沫化。中國房價之高,早有公論,而最新最具衝擊力的證據是,被杜拜地產危機所套的溫州炒房團透露,北京和上海房價並不比杜拜低。而媒體報道,北京、上海的人均收入還不到東京的1/10,而房價已比肩東京。

  其實,這向來是任志強“直言不諱”的理論基礎,要麼是拿計劃經濟時代和市場經濟時代進行縱向對比,要麼拿外國青年和中國青年進行橫向對比。唯獨忘掉的是,這樣的對比是否具有合理的可比性。事實上,收入低、缺乏社會保障、一職難求、收入差距懸殊、整體屬於中低收入國家,就是中國目前的國情;而中國房市的現實卻是房價飆升,一線城市房價直逼發達國家水平甚至有超越之勢。

  連普通人都懂的社會常識,任志強先生會不曉得?作為地產精英,只能說他是為維護自己階層的利益,是為資本的貪婪尋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