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CPI轉正後 通脹預期管理

http://www.CRNTT.com   2009-12-15 10:37:29  


出現輕微通脹癥兆屬於正常的經濟復甦信號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訊/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11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6%,由上月的下降轉為上漲。其中,城市同比上漲0.4%,農村上漲0.9%,由負轉正。這也是過去10個月來CPI的首次轉正,成為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裡最受關注的經濟數據。分類別看,11月份,八大類商品價格有三種上漲五種下跌,食品和居住類價格上漲成為帶動CPI由負轉正的主要動力。

  第一財經發表社論稱,作為經濟運行與消費預期變化的重要風向標,CPI對宏觀經濟調控一直具有重要的先行指導意義,而上述類別的差異,又蘊涵著一定的深意。

  簡單回顧可知,CPI同比增幅在2008年4月創下階段性歷史高點8.5%之後,一直處於逐步下行的階段。至2009年初,CPI由正轉負,在2009年7月跌至-1.8%後又逐步回調,到11月終於由負轉正。CPI過去一年多來的走勢,其背景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中國經濟率先從危機中看到復甦的信號。可以說,CPI的變化,與宏觀經濟運行冷熱轉換的態勢基本吻合。

  文章指出,2008年底以來實施的“保增長”的經濟刺激政策,推動了貨幣信貸層面虛擬經濟的流動性大增;而水、電、煤、糧食等基礎商品物資價格的上調,則反映了實體經濟出現回暖的訊息。到2009年底,全年GDP“保八”的目標基本實現,雖然全球外部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依然存在,但是出現大幅下跌至2007年谷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當然,杜拜危機的發生及歐洲主權信用危機頻現,顯示出世界經濟復甦依舊脆弱的現實——儘管這些問題只是經濟復甦道路上的絆腳石,難以對經濟大勢構成根本性的威脅。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無論是貨幣虛擬經濟,還是商品實體經濟,均以未來經濟復甦為主要預期,出現輕微的通脹征兆屬於正常的經濟復甦信號。對此,我們不應抱有過度恐懼之心。事實上,現實經濟生活當中,不可能存在絕對零通脹的狀態,輕微的通脹預期如果引導得當,對整體宏觀經濟的復甦同樣可以呈現正面價值。關鍵在於,要監控通脹的強度,將其控制在輕微可控的範圍,避免出現強烈的惡性通脹。

  文章認為,未來一兩年裡,一些現實因素可能會對通脹構成實質性影響。日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定下基調,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樣的政策環境,將為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復甦繼續提供可靠的動力源。但同時也應看到,任何經濟干預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其負面效應——適度寬鬆的貨幣信貸環境在為實體經濟輸血的同時,也給商品與投資品價格的上漲提供了新的可能。

  還應注意到,水、電、煤、能源與糧食等宏觀經濟基礎性商品價格的上漲,將促使中下游商品成本與價格的上行。觀察2009年以來PPI與CPI的聯動性不難看出,消費品與中間品價格出現同步回暖的趨勢;從基本面經濟原理分析的角度看,上游水、電、煤與糧食等基礎商品價格輪番持續上調,無疑會導致中下游中間品與終端消費品成本的不斷上升。

  必須注意的是,一旦終端商品價格上漲,反過來又可能推動上游初級基礎商品的價格再度上漲,進而形成輪動性的因果循環上漲格局。因此,要想將通脹控制在輕微可控範圍之內,關鍵是斬斷這種惡性的因果循環。

  另外,正在不斷推進的資源價格改革,必將進一步推動物價的上漲。作為中國未來改革一個重要的攻堅領域,資源價格改革正在試圖卡住有利的時間窗口。但無論如何,一旦資源價格改革更大範圍地鋪開,對於物價形勢而言,必然會再添一份壓力。

  文章表示,當前,管理通脹預期已成政府文件中的頻繁用語,這自然不是無緣故的。面對通脹預期的增強,政策措施理當從寬幅總量型的貨幣信貸支持政策,轉向有鑒別、有選擇的結構型流動性支持政策。從整個產業經濟來說,選擇有產業升級潛力、國家重點扶植的新興高科技產業作為信貸扶植的主要對象,如新能源產業等;從單一產業內來說,則選擇符合國家政策指向與國計民生的分支作為信貸資助的主要對象,如房地產行業中,重心宜落在中低收入階層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上。

  與此同時,還應著力在中下游環節消化成本上升壓力。一方面,須通過企業的技術改進,如倡導節能環保的生產模式,降低能源價格上漲的壓力;另一方面,可考慮將低附加值的產業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內地,沿海地區從事更多高附加值產業的開發。此外,為了規避關稅和貿易摩擦,高端外銷產業可以選擇資本和勞動力輸出,加大在國外直接投資生產的力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