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球體理論 兩岸須積累政治互信

http://www.CRNTT.com   2009-12-27 00:26:25  


 
  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必然對兩岸政治關係格局提出新的要求,兩岸政治關係如果不能符合經濟關係發展的需求,要麼就會阻礙經濟關係發展,要麼就必須進行變革。當前,兩岸雙方加強政治互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回應經濟、社會乃至文化發展的要求,建構更加穩定和諧的兩岸政治關係。促進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目的,是為了雙方更有信心地為兩岸民間關係的進一步發展謀劃更加寬鬆的制度環境;在強化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上,ECFA問題、軍事互信機制問題、台灣人民迫切需要的參與國際活動問題都有可能得到更快更好的解決。相信大陸資金投資台灣的配套政策問題、台灣民眾在大陸地區的權益保障問題、大陸人民來台自由旅行的願望、兩岸學歷互認問題,甚至台灣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等等問題都有可能朝更加符合人民期待的方向發展。一句話,加強兩岸政治互信的終極目的還是為了兩岸人民過上更加富有、安寧、尊嚴和美好的生活。

  “集團間的敵視會因不斷衝突而加劇,成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甚至一些細小的問題也很容易使這種彌漫的敵意轉化成憤怒和暴力……各集團間的疏遠和敵視感很可能造成政治衝突,甚至會使相對來說是例行的政治決策過程難以進行。”(G.A.阿爾蒙德:《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政策》P45,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兩岸雙方對於政治互信缺位的負面影響都有深切的體會。1992年11月,兩岸兩會達成的“92共識”主要是基於雙方對一個中國原則表述的交集部分:大陸“海協會”的表述內容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台灣“海基會”的表述內容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儘管雙方表述的文字不盡相同,但交集是明顯的,這就是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正是有了這樣的交集,兩岸雙方才有了基本的政治互信,兩岸兩會後來的交往以及取得的成績也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過去10多年兩岸關係互動的經驗與教訓告訴我們:每當“92共識”的政治基礎受到破壞,兩岸政治互信就會變成嚴重的政治不信任,兩岸兩會的交流合作就受到嚴重的衝擊,兩岸關係就會陷於動盪不安,雙方都將因此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影響到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