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二○一○台灣經濟的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0-01-15 10:38:56  


台灣經濟對外依存度高,不簽ECFA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中評社台北1月15日訊/台灣著名評論家南方朔在新一期《非凡新聞周刊》發表文章“二○一○台灣經濟的挑戰”。作者認為:“二○一○年其實乃是個“後戰國時代”的不確定階段,包括二次衰退或叫做W型復甦、通縮轉通膨,特定國家或地區出現泡沫破裂等,這都成了不確定的炸彈,尤其是美中之間的保護主義問題更可能衝擊到全球。這乃是二○一○年台灣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最大外因。”文章內容如下: 
 
  過完二○○九年,儘管二○一○復甦之說甚囂塵上,但這種說法是實像或虛像仍爭議未定,原因乃在於當今全球充斥著各經濟體救經濟而增印的鈔票,它造成了龐大的資金潮,隨著消息面而滾動,因而特定的領域如股市,會出現間歇式的好臉色,但因為它並未落實到工作機會的增多及就業的改善上,因而虛像遂大過實像。

  因此二○一○年其實乃是個“後戰國時代”的不確定階段,包括二次衰退或叫做W型復甦、通縮轉通膨,特定國家或地區出現泡沫破裂等,這都成了不確定的炸彈,尤其是美中之間的保護主義問題更可能衝擊到全球。這乃是二○一○年台灣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最大外因。

  而展望二○一○年的台灣,當人們在談“復甦”時,最應慎重,因為在過去歲月裡,台灣已“失去了十年”,我們缺乏“國家”經濟策略的重編,而只是一時的前往大陸投資,因而形成龐大的台商階級,但台灣本地則難免加速凋蔽。

  二○一○年韓國的人均所得可望並且突破二萬美元,而估計台灣則仍在一萬六左右打轉。經濟的停滯不進,已使得台灣的二○一○年其實充滿了凶險。這些凶險裡,特別重大的計有下列數項:

  首先,最重要的乃是“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問題,當今年初ECFA問題開始時,我在三月三日就已在中國時報寫了《這張支票不一樣,它很難兌現》一文,文中強調由於兩岸缺乏最重要的互信,像ECFA這種經濟最高層的協議根本就缺乏條件,意圖以ECFA做為東協自貿區敲門磚更無可能。

                  ECFA不能一廂情願

  但我們政府過度的一廂情願,北京遂被迫不得不敷衍。而今ECFA談了快一年,儘管我們政府仍大自在放話,但這次“江陳會”上,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已明白表示,ECFA不能一廂情願,不宜草率。大陸方面以拖待變之勢已定。

   ECFA問題開始之初,我們政府最先放話是要列入第四次“江陳會”,但最後未成;現在又放話要列入第五次“江陳會”,估計最多也只是屆時談談而已,而“東協加一”二○一○年即開始起動,台灣企業再一波南進與西進早已開始,它對台灣本地經濟可說是雪上加霜。

  其次,在過去將近一年裡,我們政府在政策上將所有雞蛋全放在ECFA這一個籃子裡,以為只要簽了ECFA,台灣經濟就一切搞定,也可進入東協市場,而完全不知道,台灣經濟面臨中國大陸的挑戰,許多產業必然面臨“被取代”的危機,這意謂著台灣本身的經濟已必須做出全方位的調整、轉型,甚至升級。

  這將是個經濟重建的大工程,但我們政府對此卻全不在意,整整快二年的時間已被蹉跎。這意謂著從二○一○年起,台灣經濟“被取代”的壓力將會突然增大。這乃是二○一○年不容樂觀的另一主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