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貨幣”+“鬆財政”意在一舉數得

http://www.CRNTT.com   2010-01-18 08:15:30  


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下,宏觀政策將更具有“穩貨幣,鬆財政”的特征。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訊/宏觀調控邁出了勇敢而果斷的一步!率先進入後危機時代後,中國特別需要營造一個穩定而非過度放鬆的貨幣金融環境,這有助於實現宏觀調控的各項目標。因此,中國比很多國家具有更高的政策調整迫切性。

  《上海證券報》發表經濟學博士傅勇文章稱,大洋彼岸,美聯儲正為其誘發金融危機的寬鬆政策辯解,而在13日公布的黃皮書中,也暗示將繼續推行零利率政策;與此同時,中國央行則已釋放出多重退出數量寬鬆的信號,包括明顯加大在公開市場上回收流動性的力度,分別提高了一年期和三個月央票發行利率,當然最明顯的是,從下周一開始提高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

  諸多反饋顯示,貨幣政策出人意料地“提前”啟動緊縮新政,也出人意料地收獲了贊譽和掌聲。當前的經濟復甦,已不再依賴超寬鬆貨幣供應作為支撐,與貨幣供應關聯最為密切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領域均出現過熱苗頭,我們也已看到消費正在穩健增長,出口也重新活躍。與此同時,超寬鬆貨幣政策越來越伴隨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跡象。這些跡象包括房地產市場投機活動的增加;新年伊始貨幣信貸增速強勁的擴張衝動;部分行業出現投資過度和產能過剩;從去年11月轉正的物價有可能以較快速度上升;熱錢活動重新活躍等等。而更不能不高度警惕的是,近鄰越南和印度的通脹形勢在迅速惡化,這種惡化是食品供應緊張、通脹預期和寬鬆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當然,一次準備金率上調對資金面的實質性緊縮效果並不明顯,當前商業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處於較高水平;但此舉卻清晰表明中國決策層不會置通脹壓力、資產價格泡沫和房貸衝動於不顧,坐等發達國家政策率先退出。這對當前的宏觀調控是絕對重要的。此外,政策面的調整,通常會有更大的效果,尤其是調整是意外出現的時候。這也是國內外市場這次反應激烈的部分原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