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別把“紅段子”搞成文化運動

http://www.CRNTT.com   2010-03-01 13:38:38  


 
  我想,我們一些人如此單一地理解網絡文明,把“紅段子”的功效說得這麼大,恐怕不是僅讓“主流文化不缺位”那麼簡單吧?還是《南方周末》的報道說,記者所獲得的一份操作表明:中國移動從紅段子中是受益匪淺的。經濟上的收益來源於大量人的參與。據統計,廣東“紅段子”活動的群眾參與規模已經超過5000萬人次,其中廣東移動參與用戶已超過1700萬人次。此外,廣東省轉發“紅段子”總量超過15億條,其中廣東移動用戶轉發量超過8億條次。而據國家信息產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手機短信業務呈幾何倍數增長:2000年全國的手機短信發送總量僅10億餘條,到2004年已是2177億條,5年增長217倍。到2006年,這一數字又刷新成了4300億條……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的意思只有一個,即是我們有些人說“‘紅段子’發多了,就變成一種輿情,對我們的主流社會文化思想就能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慢慢形成對‘黃段子’、‘黑段子’等不良信息的一種矯正。”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實質上其隱藏的是一種強盜邏輯。我們可以這樣問:難道警察多了罪犯就會沒有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古代據說有一種官叫稗官,他們幹的是這麼一樣工作,專給帝王搜集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以供省覽。“黃段子”是害群之馬,打擊或者消滅它都是應該的,但“灰段子”我們就不能說它完全是個壞東西,我們應當看到,在老百姓創作的那些無奈的“灰段子”包含著他們對現實的諷刺以及不滿,這裡面應該有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們主流社會的官員們,應該多聽聽這樣的聲音,有則改之,無則加冕。這樣,才能利於社會的進步,讓百姓創作出更多的“紅段子”。

  最後,我想說,要幹什麼事得想得周全一些,充分一些,從多個角度看問題,別動不動就轟轟隆隆,治標不治本,別把“紅段子”搞成文化運動。(作者:路生,寧夏廣播電視報總編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