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蘇聯為何屠殺2萬波蘭精英?

http://www.CRNTT.com   2010-04-14 14:17:09  


“卡廷事件”被拍成電影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訊/由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10日前往俄羅斯出席“卡廷慘案”70周年紀念活動途中,飛機墜毀不幸罹難,“卡廷慘案”再次浮出歷史,為世人關注與深思。蘇聯當年為何要屠殺2萬波蘭精英?“卡廷慘案”的罪責能否簡單地推到斯大林個人身上?中國經濟網今天載文《蘇聯為何屠殺2萬波蘭精英?》,內容如下: 
  
  1939年9月17 日,蘇聯繼德國之後出兵侵入波蘭。蘇軍在兵力上的優勢和波蘭腹背受敵的處境,使蘇聯在波蘭的軍事行動進展順利,僅用十天時間就達到了消滅波蘭國家,占領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地區的既定目標。蘇聯在波蘭的軍事行動,不可避免地帶來兩個迫切問題,一是需要處理大量的波蘭戰俘,二是怎樣把所占領土徹底變成蘇聯 “合法”的組成部分。這兩個問題之間既互相影響,又有一定的聯繫。以前由於蘇聯檔案材料的限制,人們對這兩個問題的處理過程並不很清楚。在對近年來解密的檔案進行研究之後筆者感到,它們的解決並不完全是某個人意志的結果,更主要的還是蘇聯政治觀念和政治制度作用的結果。

  蘇聯對波蘭戰俘最初的處理措施 

  應當說,蘇聯對戰俘問題從一開始就有所考慮。就在出兵當日,貝利亞致信莫洛托夫,轉達了紅軍總參謀部提出開設 8個戰俘接收站和兩個分配站的請求,同時建議由內務人民委員部押解部隊負責戰俘接收站和分配站的守衛和解運工作。為此他請求蘇聯人民委員會所屬國防委員會通過關於將內務人民委員部各押解部隊轉入戰時狀態並實行動員的決議。8個戰俘接收站分別設在日特科維奇、斯托爾布齊、季姆科維奇、拉多什科維奇、亞爾莫林齊、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舍佩托夫卡、沃洛奇斯克等地。兩個分配站是科澤利斯克和普季夫利。次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國防委員會根據貝利亞的建議通過的決議,自9月20日起,白俄羅斯、烏克蘭特別軍區和列寧格勒軍區的押解部隊轉入戰時狀態。

  9月19日,內務人民委員部出台了處理戰俘問題的又一個重大舉措,在內務人民委員部下組建一個專門負責戰俘事務的機構——戰俘管理局。彼.卡.索普魯年科少校被任命為戰俘管理局局長,謝.瓦.涅霍羅舍夫為該局政委,伊.伊.霍赫洛夫、約.米.波盧欣為副局長。根據隨後制定的戰俘管理局條例,它“直接領導戰俘營的組建及對戰俘的配置、接收、登記、關押和使用戰俘勞動,制訂戰俘接收站、戰俘營的條例,頒布戰俘營關押及內部規章制度的細則和指示。” 

  戰俘管理局在俄羅斯聯邦的奧斯塔什科夫、科澤利斯克、尤赫諾夫、普季夫利、奧蘭、尤扎,烏克蘭的科澤利相斯克、舊別爾斯克共設立了8個關押營。每個戰俘營內部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各部門的職能等,在9月23日頒布的《戰俘營條例》中做出了規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