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是誰把富士康員工推下樓?

http://www.CRNTT.com   2010-06-12 10:26:31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訊/富士康的“連跳”悲劇,終於在加薪30%的猛藥作用下暫時打住,但留在人們心中的陰影並沒退去,深入的反思也在繼續:究竟是誰把富士康的員工推下樓?

  資本家的貪婪、打工仔的弱勢、企業管理的漏洞、新一代青工的心理脆弱、機器一樣運作帶來的身心麻木,這些都是跳樓的原因之一,但要是從全球角度分析,西方企業的品牌戰略、名牌的追逐者、曾經查封凍結調查記者個人資產的法院,都在直接或間接地起著“推搡”作用。

  四年前,中外媒體都對富士康員工每天工作15小時而月收入只有幾百元的情況予以揭露,但蘋果公司以“調查發現沒有強制加班”封了西方媒體的口,中國國內媒體的境遇和富士康員工同樣弱勢,記者的個人資產被凍結了一段時間,最終媒體以“報道不實”向富士康公開道歉。假如那時的資本主義力量有所制約,那麼可能就不會發生連跳悲劇。

名牌戰略下的悲劇

  今年的跳樓悲劇發生後,國際品牌企業和國內代工企業依然惺惺相惜。蘋果公司總裁說,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廠”。他把自殺頻發的原因歸結為年輕農民工在新環境里遠離親友、感到不適應。這與國內一些過分強調心理因素的隱形袒護者一脈相承。

  蘋果今年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技術公司,蘋果也是全球前三甲的知名品牌,生怕自己的產品沾上“血汗”。西方的資本主義是受約束的,勞動者權益保護組織不僅監督品牌企業在國內的作為,同時也監督其在海外的行徑。也因此,海內外媒體在報道富士康時間時著眼點明顯不同:西方媒體的靶子是蘋果、戴爾、惠普、摩托羅拉,而中國媒體的焦點是富士康的管理,以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共同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