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顧准的絕望之望

http://www.CRNTT.com   2010-07-10 09:21:42  


 
顧准簡介:
 
  顧准,1915年7月1日生於上海。 

  因家庭貧困,12歲讀至初二而輟學從工,在刻蠟版時自學會計,無師自通。 

  19歲寫出了《銀行會計》,成為中國第一套系統規範的銀行會計大學專科通用教科書。進職加薪,學術進步,但他卻志不在此。他做了職業革命家。先在上海參加地下黨,後赴蘇南根據地,去過延安,在膠東以文職之身勇任游擊隊長。上海解放後,成為首任市場體系稅務局長,倡導了至今全國通行的財稅專管制度。 

  1952年,顧准的人生出現了悲劇性的轉折。他先被打成三反分子,1957年劃為右派,1962年摘帽,1964年再度被打為右派,成為中國唯一的兩次戴帽右派。他兩度下放勞改,受盡淩辱,但他的思想卻在中國最黑暗時放射出閃耀的光彩。 

  1956年提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1964年提出進行價格改革,提高糧價,縮小工農產品的比價,1973-74年撰寫《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指出了直接民主(群衆運動)的弊端,倡導多元化。 

  1974年12月3日去世。顧准的理論當時幾乎無人能懂,但是在今天,人們公認他是中國自由主義先驅,他的日記也成為家喻戶曉的讀物。 

  追尋顧准的當代意義編輯本段回目錄顧准所倡言的重視商品價值規律,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完全實現,但他研究過的不受制約的權力造成的危害、法治和人治的利弊、人民當家作主反映在政體上的恰當形式、理性主義政治哲學蘊涵的問題等,對於深化改革,對於中國的民主法治前景,無疑還是沒有用盡的、寶貴的思想資源。 

  2005年7月1日是當代中國傑出思想家顧准誕辰90周年紀念日,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顧准生前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部分老專家、學者為主體的專家團趕赴河南省息縣及東岳鎮,在顧准的忌日舉行紀念活動。 

  顧准生於上海,於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他毅然離開名利優厚的職位,赴新四軍工作。1949年新政權成立後,任上海市財政局局長,並兼任上海市政府黨組成員、華東財政部副部長;1952年,在"三反"運動浪潮中,以所謂"思想惡劣阻礙三反"的罪名被撤職;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因為超前的經濟學觀點和抵制前蘇聯在兩國合作項目中對我國利益的粗暴侵害,而被打成右派並被開除出黨;1974年12月因癌症逝世。 

  顧准失去官位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他在1957年發表《試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提出應以市場價格的自由漲落來調節生產。這是非常大膽和超前的觀點,這使得他成為在中國第一個提出社會主義條件下市場經濟理論的人。他的觀點啓發了當時的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孫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了價值規律問題;顧准的觀點還影響了吳敬璉等經濟學家,他們在30年之後為建立市場經濟所作的論證,為改革開放起到了推動作用。 

  顧准在逝世前,不顧巨大的病痛、險惡的政治局勢和低劣的物質條件,研究中國和外國歷史、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哲學,思考中國的現實,力圖弄清為什麼革命勝利之後局勢逐漸演變為與革命的初衷相反,得出了從歐洲大陸理性主義走向英國式經驗主義,從一元論走向多元論的結論。 

  顧准的思想探索和研究成果以文章、筆記、通信的形式保留下來,在"文革"結束和他本人於1980年獲得平反以後得以陸續出版:1982年,他的"希臘史筆記"以《希臘城邦制度》為名出版;1989年,他與弟弟陳敏之通信寫下的思想筆記以《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為名發表;1994年出版《顧准文集》;1995年,在北京舉行顧准80誕辰紀念會。已經出版的有關著作還有:《顧准日記》、《顧准尋思錄》、《顧准傳》、《顧准全傳》、《顧准筆記》、《顧准文稿》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