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ECFA終結戒急用忍 李登輝暴跳如雷

http://www.CRNTT.com   2010-07-05 08:30:50  


 
  “戒急用忍”的出籠是台當局在大陸經貿政策上蓄謀已久的舉動,使台灣當局的大陸經貿政策出現一百八十度大逆轉,不可避免地對兩岸經貿交流及兩岸關係產生消極影響。其用意主要是給漸成趨勢的台商大企業到祖國大陸投資降溫,以便拉開兩岸經濟的“安全距離”,降低所謂台灣對大陸經濟的“依賴度”。從列深層次來看,是意圖以經貿為籌碼,對抗大陸,消除兩岸和平統一的內在動力,達到“中國化”和兩岸漸行漸遠的政治目的,最終實現“兩國論”目標。    

  民進黨上台後,“戒急用忍”仍是其兩岸經貿政策的主軸。陳水扁的密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陳師孟就曾提出,對台商赴大陸投資徵收“國家安全捐”,“寓禁於徵”、“以價制量”進行控制。“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提出建立“國家安全網”構想,既強化台灣的經濟體質,又保障“台灣安全”。“經濟部長”林信義和“經建會”主委陳博志等還提出“總量管制”辦法,即制訂一套新的標準。後來出任“央行”副總裁的陳師孟、陳博志等負責經濟的官員,危言聳聽地稱,如果拿掉“戒急用忍”政策,直接開放“三通”,將會引發產業危機,進而引爆金融危機,產生“黑洞效應”。更有一些人造謠稱,台商已經“掏空了台灣經濟”。

  “戒急用忍”政策的實施,確實在限制兩岸經貿,尤其是限制台商對大陸投資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些有一定規模的投資專案被迫取消,有些投資領域被禁止,有些台商的投資意願被遏制。但是,“戒急用忍”並沒能從根本上影響兩岸經貿交流日益緊密的趨勢。實際上,此後兩岸貿易仍保持著增長勢頭,“戒急用忍”政策也上並未能挽救台灣經濟。隨著祖國大陸加入“WTO”步伐的加快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帶動了新的大陸投資熱潮,使兩岸經貿往來與發展走出多年徘徊與停滯不前的局面。這些都給台當局“戒急用忍”政策形成巨大衝擊。為此,陳水扁上台後曾一度欲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來予以調整。但為了配合其“公投制憲”、“終統”等“台獨”活動,最終還是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來對“戒急用忍”政策加以維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