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轉型不能猶疑不決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09:07:52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訊/最近阿根廷宣布將斥資10億美元,引進購買中國的鐵路製造技術,確實多少驗證了中國在國內產業升級領域,正在逐步取得預期效果。而中國將為阿根廷這一技術購買提供85億元融資,也體現出中國為出口商品升級而給予的金融支持。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郭凱文章表示,這遠還不能反映中國出口貿易的主流和全貌。最新的外貿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44%,同時,6月份貿易順差,在5月份的19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之上,又追到200億美元的巨額月度順差值。其中,屢屢遭遇貿易爭端的鋼材出口增長了14%。顯然,這樣的貿易順差走勢,會繼續在某些傳統製造業領域引來針對中國出口補貼的貿易糾紛。

  文章稱,雖然中國在最近一次的G20會議前,已經調整了包括部分鋼材在內的若幹“兩高”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但考慮到當初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上調部分,最近的下調範圍還是仍然偏小的。就出口退稅的補貼問題上,中國分別在2008年底和2009年底在WTO應訴、和解了兩項貿易補貼訴訟,同時被迫取消了其中涉及的兩類出口退稅補貼。雖然加入WTO這些年的出口拉動經濟模式越來越走向失衡,但真正的問題不在於WTO規則本身,而在於中國國內近些年中,對那些涉及深層利益的改革動作太慢。以出口退稅補貼為例,在WTO兩年一次的貿易政策評估審查中,最近一次的審查結果繼續對中國的出口補貼做出了否定評價。不過,無論是國際社會還是國內的相關利益團體,都需要從更深刻的國內利益分配機制上,來了解中國出口退稅政策。

  事實上,從經濟學出發,出口退稅補貼在一國之內,是典型的生產者補貼,而不是消費者補貼,而如果從政治經濟學出發,則是典型的資本集團補貼,而不是勞動者集團補貼,尤其是在一個勞動者集團尚沒有足夠話語權的發展體系里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