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辛格的自信與印度模式的底氣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10:48:35  


 
  近年來,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軟件製造、航空和空間、金融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2007年,印度工業增長占GDP比重為26.4%。印度信息產業的發展規模比較側重於軟件,軟件產業產值占總產值的絕大部分比例,信息產業的出口主要依靠軟件業。軟件產業成了印度增長最快、最引人注目的經濟部門,被印度人稱為“旗艦產業”。

  2006年印度信息產業的增長率為50%,信息產業的增長在印度GDP增長部分中所占比重達到四分之一。2007年印度信息技術和服務外包收入達到363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28%,占GDP的比重也增長到7%。2008年印度軟件業產值約為850億美元,到2010年印度信息產業的產值將接近1030億美元,大約占印度GDP比重的20%。

  改革之後,經濟狀況明顯改善,財政赤字逐年下降,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控制,國際收支狀況持續好轉,外匯儲備大大增加,投資環境逐步改善,外商投資逐步增多,國民經濟穩步發展。進入21世紀,印度進一步推行市場經濟發展戰略,使其經濟一直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實現了有印度特色的經濟增長。

  印度的資本市場、法律制度儘管仍存在相當大的缺陷,但卻一直在為本國私營公司的發展創造各種便利條件和寬鬆的投資環境。近幾年來,印政府不斷深化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產品[14.75 -3.53%]在內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財政赤字。辛格為印度的民主政治制度辯護,他說,正是民主政治制度使印度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自1991年以來,印度經歷了4到5屆政府,但沒有一個政府敢於逆轉我們開啟的改革道路”。

  2006年至2007年度,印度經濟實現9.6%的高增長。2007至2008年度為應對通脹,印度政府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大幅提高利率,經濟增長小幅放緩至8.7%。預計印度經濟在2009至2010財年的增長率大致介於6.5-7.2%之間。

  2006年,印度中央和地方全部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約為17%,而美國和英國的稅收收入占GDP比重分別為27%和37%,巴西的稅收收入占GDP比重也達到37%。在印度的稅收總收入中,中央級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1%,邦一級的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為6%。

    知識經濟與比較優勢

  2000年,當時的總理瓦傑帕伊提出印度要成為“知識大國”的主張,主旨是把握經濟全球化和發達國家人力資源短缺帶來的機遇,使印度未來發展以面向全球的服務型知識經濟為主,走一條有特色的發展道路。2002年,印度計劃委員會在推出其《十五計劃》的同時,發表了《印度2020年展望》報告,闡述了印度發展知識經濟的基本構想,基本體現了瓦傑帕伊的戰略主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