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佛舍利:千年入世與出世

http://www.CRNTT.com   2010-08-13 13:44:25  


 
  需求巨大的佛舍利

  事實上自隋代開始,就已出現大規模佛舍利供奉。“在中國古代的每個盛世,幾乎都出現了這樣的高潮。”楊曾文說。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規模浩大的佛舍利分發行為出現在隋文帝時期,並掀起佛舍利信奉的第一個高潮。

  隋文帝一統天下後曾三次分發佛舍利,並要求全部110個州都建塔供奉。在第一次分發中,他甚至按照阿育王一夜成塔的傳說,要求在他的生日---十月十五這天晚上,同時建成。

  但是數量如此龐大的舍利從何而來?這時候出現了“感應舍利”的說法。“隋文帝的仁壽舍利多是感應舍利。所謂感應舍利就是高僧通過長時間的修行,使佛陀附身在上面。有的是高僧舍利,有的是金銀器,有的是把佛經的幾句話由高僧寫下安放在地宮裡。”法門寺博物館原館長韓金科解釋說。

  隋文帝之後,唐朝因有8位皇帝親自迎請佛舍利,成為歷史上供奉佛舍利最為高潮的時期。

  為了更好地供奉舍利,李唐王朝不僅有皇帝的“八接六迎”,還不惜巨資,對保存佛舍利的法門寺進行擴修,終於在高宗顯慶年間完成瑰琳宮24院,占地4平方公裡,成為古代中國規模最大的皇家寺院。

  然而五代以後,隨著政治中心東移,法門寺不再是皇家寺廟。到清鹹豐年間,法門寺只剩下20多畝地,儼然一座破敗的鄉間小廟:一座山門,一座大雄寶殿,一座塔。

  法門寺的經歷是中國境內諸多佛舍利供奉地的縮影。隨著時代變遷和烽火戰亂,佛舍利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有傳承的佛舍利

  佛舍利再次走入人們的視綫,大約是1978年之後的事情。根據公開資料,50年代也曾發現少數佛舍利,但按照政府要求秘密保存了起來。

  雖然目前各地紛紛出土佛舍利,但是滿足“經典有記載,歷史有傳承,現實有證明”三個條件的卻不多,而這是認定聖物的“三大原則”。此次南京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再次重申了這些內容。

  “三大原則”中最為關鍵的是歷史傳承,目前能有相對完整歷史記載的只有約7處。包括北京招仙塔的佛牙舍利、陝西法門寺佛指骨舍利等等。

  北京招仙塔的佛牙舍利是解放後最早受到政府保護的舍利。據《高僧傳》記載,此佛牙舍利由南朝高僧法獻西行求法取回,最初供養在南京定林寺。此後歷經十餘朝,輾轉大半個中國,期間或隱或現。

  1900年,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時,招仙塔被毀,僧人在整理瓦礫時,挖出石函,發現了這一佛牙舍利,悉心保存下來。直到解放後,1957年,中國佛教界發出重新修建招仙塔的倡議,佛牙舍利終於有了永久供奉場所。

  在南京佛頂舍利出土前,中國最著名的佛舍利莫過於1987年陝西扶風縣法門寺佛指舍利。

  韓金科回憶說,一直到季羨林帶領40多名國內專家前往考證前,大多數人仍並不清楚法門寺出土舍利的意義。“大家更關注的是地宮裡的文物,那些金子做的東西,還有阿拉伯的琉璃。”黃興川說。

  中央當時曾希望佛舍利收歸國家保管,陝西省正在建設的陝西歷史博物館也要接收。佛舍利甚至已經准備運往西安、北京。後幾經波折,最終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穀牧敲定,就地在法門寺建博物館保護。

  與其他文物相比,地方政府對法門寺佛舍利的態度本來並沒有那麼積極。佛舍利出土後,只有民政部門的一個科長去現場管理,也沒有高級幹部前去查看。

  黃心川印象深刻的是,90年代初他在西安組織了一次與法門寺佛舍利有關的國際學術討論會。與佛教有關的幾個國家都安排了大使出席。“一幫大使同時到了西安火車站,西安外事局沒有派出人去接待。最後大街上臨時找幾輛出租車,把他們送到賓館。”

  黃心川發覺,當時地方官員們完全沒有意識到法門寺已因佛舍利擁有了世界性的影響力。在他們眼裡,法門寺仍是一個普通的寺廟。

  2002年,台灣高僧星雲法師聯合全台40多家寺廟給北京寫信,申請將法門寺的佛指舍利請到台灣瞻禮。佛舍利在台灣的38天中吸引了五大洲的華人佛教代表,影響巨甚。兩岸在法門寺文化的重大發現面前,也顯示出新的凝聚力。

  法門寺的佛舍利護法團結束台灣之行後沒回陝西,直接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

  2003年開始,在省領導的關注下法門寺規劃了3000畝的建設項目。“現在建了1000畝,已經投進去23個億。去年建成了一座147米高、用來安放舍利的合十舍利塔。”韓金科說。

  合十舍利塔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按照“21世紀世界佛教建築標准”建造的,在國內沒有雷同。過去佛塔裡有100多平米面積就已經大得不得了。但是它的第一層就有1萬多平方米,“比一般的火車站還大”。

  修建合十舍利塔的舉動在當地看來無可厚非,於學術界卻受到不少爭議。“這座塔沒有中國傳統元素,而且要把佛舍利送到塔上去供奉,宗教界也是反對的:舍利需要的是瘞藏,入土為安。”汪海波說。更多的反對聲音認為:佛塔被建成了現代的觀光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