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佛舍利:千年入世與出世

http://www.CRNTT.com   2010-08-13 13:44:25  


 
  越來越多的佛舍利

  盡管批評聲不斷,法門寺的做法還是得到了很多地方的效仿。

  2008年10月,兗州興隆塔出土宋代佛骨舍利。這個一直低調的山東小城很快就圍繞佛教文化規劃起了一個高規格的文化園。2010年的招標書顯示,兗州興隆文化園一區B標段的面積就有6304平方米。

  前些天,黃心川受邀到兗州考察。他驚訝地發現,兗州幾個大寺廟“超出預期的漂亮”。在與兗州相鄰的汶上縣,因發現佛牙舍利,目前投入也在1億元左右。

  最近5年間,黃心川受邀參加了不少這樣相關會議,“全部都是政府出面,市長親自出來接待吃飯。組織出書,都把專家的文章放在前面,作為見證。”

  汪海波說,這種狀況在20年前的中國不可想象。事實上,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根據有關部門指示,佛舍利更多作為文物,主要注重保護。

  但在2000年後,每一次佛舍利出土都打上了“轟動世界,震驚全國”的烙印。但其中相當部分並不符合“三大原則”。

  佛舍利多了,“證據”的重要性就顯示了出來。山西一個地方曾找專家要求鑒定70年代發現的兩顆佛牙,“結果說根本不是人間所有的東西,這個玩笑開大了。”汪海波說,這是一個誤區:佛舍利是信仰物,不能牽扯真假之事,“地方政府顯然並不清楚這個根本問題”。

  雖然有所擔憂,但楊曾文認為,只要適當呼籲,對佛舍利出土採取極其嚴肅、慎重的態度,這一問題還是可以妥善處理。

  根據歷史記載和中國的文物資源狀況,如果把佛舍利大規模現世看作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汪海波則認為,那麼至少還會持續10年時間。

  佛教經典中有關佛舍利的記載

  舍利,本來是遺骨的意思,通常指佛陀的遺骨,而稱佛骨、佛舍利,其後亦指高僧圓寂後焚化的遺骨。《金光明經。卷四》解釋為:“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從佛教典籍記載及流傳至今尚可瞻仰的舍利可知,佛舍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未燒盡的遺骨殘片,如牙齒、指骨和頂骨等,另一種是《釋氏要覽》中記述的五色光瑩堅固子和白色珠狀物。牙齒、頂骨和指骨較稀有,而後者,即所謂“舍利子”居多。

  佛頂骨,梵文音譯“烏率膩沙”。本指佛頂肉髻,乃佛陀三十二相之一,“頂骨湧起自然成髻是也”(《無上依經》);佛涅後特指頂骨舍利,“頂骨堅實,窮劫不壞”(《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531),是“八十隨形好”之七十八好。

  佛典描述不同佛頂骨的形質:《洛陽伽藍記》卷五記“方圓四寸,黃白色,下有孔”;《續高僧傳》卷三記“周尺二寸,其相仰平,形如天蓋”;《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上記“高五寸、闊四寸許,黃紫色”;《法苑珠林》卷二九記“廣二寸餘,色黃白,發孔分明”等等。

  目前我國已發現的佛舍利主要有七處

  北京招仙塔的佛牙舍利(1900年),鎮江甘露寺鐵塔的舍利(1960年),北京房山雲居寺雷音洞的舍利(1981年),陝西法門寺的佛指骨舍利(1987年),遼寧朝陽北塔的佛血舍利(1988年),山東汶上寶相寺太子靈蹤塔的佛牙舍利(1994年),杭州雷峰塔的佛螺髻舍利(2001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