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驅逐吉卜賽人看“法國之惑”

http://www.CRNTT.com   2010-09-25 11:13:31  


 
  羅姆人被“自願”遣返

  正如雨果巨著《巴黎聖母院》中的賣藝女郎艾斯梅拉達一樣,羅姆人往往沒有正式工作,也不可能有錢,一般靠賣藝、乞討、打黑工、撿垃圾甚至盜竊為生。在法國許多城市,經常能看到一些身著民族服裝的羅姆人在繁華地段演奏民樂,借此賺取遊客們的幾個賞錢;數量更多的,則是抱著小孩向行人要錢的羅姆女人們,有一副眼巴巴的眼神,卻收獲寥寥。

  羅姆人一般居無定所,只能在城市邊緣安營扎寨。而他們的法國鄰居,常常待之以厭惡或恐懼的態度,有些人據說被偷竊過,更多人是在兒童故事、傳奇小說和日常生活中聽說的負面傳聞,但鮮少有人真正接觸過羅姆人。“騙子、小偷、肮臟、不可信任、陰險”等詞匯是人們對羅姆人的固有印象。

  今年7月,在法國格勒諾布爾和聖艾尼昂,發生了兩起與羅姆人有關的治安事件後。法國總統薩科齊緊急開會,決定將在3個月內取締境內半數羅姆人的非法居住地,並在今年年底前調整法律,以保證將非法居留法國並觸犯法律的羅姆人在第一時間遣返。在薩科齊推動下,已有近千名羅姆人在這個月離開法國,回到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法國政府規定,每位接受“自願”遣返的羅姆人,可以獲得大人300歐元、小孩100歐元的補償金。

  根據歐盟有關法規規定,驅逐歐盟國家公民必須有明確的條件,並且應該在逐個審查的前提下,進行個案處理,不能進行大規模遣返。

  法國政府強調他們遵守了歐盟法律和相關人權公約,法國的遣返當然是基於自願原則,除了給補償費,所有案例均逐一受到了嚴格的行政和司法審查和監督。

  但聯合國的報告否定了法國的這一說法,有不少媒體報道披露,有並非無業可就、無家可歸的羅姆人也被一道遣返。根據法國天主教會的調查,說起來是“自願”,但實際上法國警察往往在夜間拆除羅姆人在城市郊區搭建的肮臟營地,羅姆人的孩子還在睡覺。不想被遣返的羅姆人被迫逃跑,躲藏起來。教會公開批評這是不人道的做法,希望與法國政府和總統對話。

  根據多位專家的觀點,這種遣返的動機和效果都值得懷疑。它表面合法,但違反了歐盟自由遷徙的原則。經驗證明,大多數被驅逐的羅姆人還會再回來。尤其明年3月份,如果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如期加入申根協定,身為兩國公民的羅姆人在申根協定國家間往來便不會再有任何障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