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驅逐吉卜賽人看“法國之惑”

http://www.CRNTT.com   2010-09-25 11:13:31  


 
  選舉政治高於一切?

  與很多國家比起來,法國具有涇渭分明的左右政治對立,國民的意識形態色彩也更加強烈。執政黨任何行動,都會被質疑背後隱藏的政治動機。面對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的臨近,以及薩科齊駕輕就熟的“移民”和“治安”議題,想讓人們不去聯想選舉政治也難得很。

  薩科齊在系列改革措施推出後,遇到的社會阻力非常之大,表達抗議的遊行示威一場接著一場。薩科齊支持率持續低迷不振。如果他想借此刺激右翼選民對社會治安原本就比較恐懼的神經,鞏固自己的選民基礎,甚至拉攏極右翼勒龐手中的票倉,這倒不失為一招妙棋。因此,來自左翼的法國外交部長儘管也在為政府辯護,但仍然會說,“如果說對有關羅姆人的事件我感到高興的話,那是撒謊,並且違背了我一生的奮鬥目標。我知道選舉的重要性和作出出格行動的誘惑。”

  在社會黨及其他左翼政黨看來,無疑也遇到一個極佳的武器。在這場關於羅姆人的輿論大戰中,左翼高舉的仍然是其所擅長的人權大旗,另一方面也譴責薩科齊借此轉移公眾對貝當古政治獻金醜聞的關注。

  針對有右翼媒體稱79%贊成遣返政策的民調結果,左翼指責這種民調具有明顯導向性。他們也推出自己的民調稱,支持政府的僅有48%。雙方玩弄數字遊戲的意義在於,如果雙方誰借此占據道德制高點,打贏2012年選舉就有了良好的開端。

  相比國內的批評,應對國際上的壓力和外交上的疑問更為棘手。如本文開頭所述,法國已經習慣對世界上其他國家指手畫腳,但反過來被人指責嚴重侵犯人權則極為罕見。聯合國反種族歧視委員會譴責法國作為人權之母的國度,其實際人權狀況遠遠低於其國際形象。專家認為法國境內的種族歧視以及排外現象日益嚴重。

  針對聯合國的批評,法國執政黨發言人直接批評稱聯合國的專家來自不同國家,離法國的現實十萬八千里,這些專家的批評是侮辱性的,而法國的專家才更有資格。針對法國政府的反感,聯合國這一機構的報告人解釋說:“一個國家聽到來自外部的批評總是很不舒服,但我們是在履行法國賦予我們的責任。”

  歐盟成立的基石之一就是主權讓渡,法國必須要承擔歐盟壯大帶來的後果。歐洲理事會反種族主義機構對遣返事件表示“失望”和“深切關注”。該機構指出,法國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策和提出的相關法案是“不可接受的,是違反歐洲理事會47國所訂立的法律義務的”,因為法國的這些政策和法案建立在種族歧視之上”。

  從目前的表現看,法國仍然奉行某種程度的強權政治原則,一方面把附加條約強加給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等新入盟國家,另一方面要求羅馬尼亞等在自己國家框架內解決這個問題。由此是否可以說,法國人並未徹底消除當年否決《歐盟憲法》的心理陰影?

  羅姆人問題其實也不是羅馬尼亞和法國的問題,它也是全歐洲的問題。歐盟在運行了50年之後,人員和交通上已經實現了最大範圍的自由流通,經濟也日益走向融合,但政治上的融合,看起來還遠遠需要時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