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雅魯藏布江“腰斬”疑雲

http://www.CRNTT.com   2010-11-16 09:14:27  


武警水電部隊西藏建設水電站工程分布示意圖,其中的藏木水電站(印度稱之為Nagmu)是第一座在雅魯藏布江幹流上修築的水電站(來源:中國廣播網)
 
  生態環境:已經考慮到“魚兒回游”的問題

  在騰訊網“雅魯藏布江被截流”新聞的評論中,有一位網友的評論被頂的很高——“水電站破壞生態,魚兒不能洄游”。

  要知道,早在1963年,水利電力部就曾經頒發過“在水利建設上注意保護增殖水產資源的通知”。我國目前亦已建成了各類水庫專用魚道80座。(魚道是水利樞紐中為魚類洄游而興建的過魚設施)

  那麼具體到藏木水電站,是否有魚道的規劃呢?答案是肯定的,設計藏木水電站的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曾經出過這樣一篇文章《水利水電建設項目對河流生態的影響及保護修復對策》。其中提到,在藏木水電站設計中考慮建設魚道,選址在雅魯藏布江左岸。

  不僅如此,為了保護工程影響河段的魚類資源,藏木水電站所在江段,還要建設一座魚類人工增殖放流站,占地20畝,建800平米產孵車間一座,放流總量需達10萬尾/年。

  經濟環境:“原生態”不應是原住民的“原罪”

  不止在本次反對藏木水電站的過程中,在歷次水電爭論中,都有這樣一種聲音:開發水電會改變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破壞文化多樣性,原生態的和諧社會不能被現代科技打破。

  加查縣究竟在過著怎樣的“原生態”?2009年底時,加查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28元,而同時間的西藏自治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也才不過是3532元。似乎,加查人在過著不錯的日子。

  但實際上,加查縣71%的收入,都是通過飛漲的“冬蟲夏草”得來的。要知道,作為農業縣,加查縣農林牧業的收入只占總收入的6%。

  這種利潤巨大,但絕非可以長久持續的產業。不僅嚴重破壞了自然環境,也讓加查人變成懶惰而不思進取,簡單而言便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便如此,加查縣下屬的鄉鎮,依然有大量的貧困人口。

  看著原住民過這樣的“原生態”生活,便是理所應當的?由於地理條件的巨大劣勢(農業收入極差),只得用吃子孫飯的辦法賺取眼前的利益,還讓他們把這樣的“原罪”背多久?開發水電,不失為加查人民擺脫“原罪”的一種可行方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