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總理管房價要從“土地財政”開刀

http://www.CRNTT.com   2010-12-29 08:44:33  


 
  土地出讓金收入猛增,當然與各地大量增加土地供應有關。但是,如果這些土地用於增加保障房建設,那麼出讓金的收入就不可能增加這麼多。很顯然,只有將土地作為商品房建設用地來“推銷”,地方政府才能收到巨額的土地出讓金。如果這些土地用到了保障房項目上,那麼可想而知的一個結果便是,由於已經有了高額的土地出讓金的墊底,其保障房的房價也將向商品房看齊,所謂保障房建設的目標也就完全落空了。即使在今年,在加大土地供應的旗號下,對照各地屢創新高的土地拍賣價,只能說明大量土地流向了商品房建設項目,這才是導致“國十條”和“國五條”落實得不夠好的一個根本原因。

  文章指出,土地出讓金屢創新高,再一次使“土地財政”制度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危害暴露無遺。但遺憾的是,儘管這一制度已經引起民眾的普遍質疑,而政府方面對此卻依然抱有堅定不移的態度,一些來自政府部門的官員也公開表示了對“土地財政”制度的支持,認為這項制度是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保證。只要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制度的依賴不從根本上改變,地方政府就不可能放棄從土地轉讓中獲取財政收入的衝動。試想,同樣一塊土地,拿出來做保障性住房用地,政府得到的是微利甚至分文不得,還要承擔繁重的拆遷等支出,而將其推上拍賣台,吸引開發商互相競價將價格不斷推高,政府成為其中最大的獲利者,又有哪一個地方政府能夠放棄這種唾手可得的可觀紅利呢?

  文章最後說,在現代民主社會中,政府只是民眾選舉出來管理社會事務的一個機構,它本身不應具備對全民所有的國家土地的擁有權利,但目前的“土地財政”制度使政府逐漸成為土地市場實際上的支配者,並且有了自己的利益追求。當政府這種對土地的利益追求缺少約束的時候,它只能像任何一個“經紀人”一樣無限膨脹,從而蠶食民眾利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糾結正在於此。因此,總理要管房價,最重要的其實是管住政府的自身行為,下決心改變目前地方政府在財政收入上對土地的過度依賴,對“土地財政”制度“開刀問斬”,只有這樣,溫總理所期待的政府推進保障房建設的目標才能落到實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