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警惕“十二五”開局之年的GDP大比拼

http://www.CRNTT.com   2011-01-15 09:14:18  


關鍵不在GDP增長多高多快,而在通過一種什麼方式去達到較高的增速。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訊/短缺經濟學創始人科爾奈在中國的一次演講中曾指出,過高的經濟增長並不值得誇耀,需要防止陷入“經濟增長狂熱症”,有時候經濟增長放慢一點並不是壞事。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就表示,根據迄今為止各地已經發布的 “十二五”時期GDP增長目標,除少數東部沿海省市出於“轉方式”的原因下調了增長目標外,相當一部分省區市定下了GDP總量翻一番的目標。

  張平是從能源消耗的角度發出這一忠告的。按照張平的說法,“十二五”中國能源總量大概在40億噸標準煤左右,實在難以支撐經濟翻番的需求。而全國多數省份經濟增長目標定得過高,沒有充分考慮相關環保、能源、資源的承載能力等問題,從目前能源發展水平來看難以實現。

  每日經濟新聞刊登時評人鄧聿文文章表示,張平的這一忠告提醒得非常及時。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又恰逢建黨90周年,中國向來有所謂慶典經濟,各方面、各部門、各地區“大幹快上”、發展經濟的熱情也就很高,這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伴以發展方式的轉變,還是靠政府投資、靠消耗資源和能源,靠低廉的勞動力,靠現在粗放的這一套,“大幹快上”的結果就是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引發經濟的全面過熱,推高物價,從而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最後使經濟的再平衡任務更加艱難,國家的調控努力失效。

  對於發展仍是第一要務的中國來說,的確有必要使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速。但是,這里的問題在於,這個增速一定要與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相適應。也就是說,要在資源、能源、環境以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所能承受的範圍內保持一定的增速,這樣才是合理和可持續的。超出了這一範圍,必會導致經濟中各種關係的全面緊張,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要麼因能量不足而最後失控,要麼因突然刹車而致車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