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薛湧:美國的另一場文化戰爭

http://www.CRNTT.com   2011-01-19 13:46:44  


 
  蔡教授總結道,“中國母親”有著跟西方社會中上等階層母親完全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西方社會的父母更加關注孩子的自尊心,往往用非常含蓄的方式來批評孩子,而大多數時候則是給予孩子正面的鼓勵。而中國的父母則默認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因而傾向於給孩子更多壓力和指責。

  “中國的父母可以跟孩子說,‘嗨,胖妞,快點減肥吧。’”蔡教授說,“而相對而言,西方父母則會旁敲側擊地談這個問題,壓根不會使用‘肥胖’這個詞,他們會以健康的名義來勸說孩子減肥。而結果孩子們往往照樣亂吃東西,最後因為肥胖而產生自卑情緒。”

  蔡美兒的教育模式完全效仿她的父親。蔡美兒出生於菲律賓的華人家庭,後來移民到了美國。父親是數學研究領域的知名人士,一直想把女兒培養成完美的人。蔡美兒回憶說,有一次在歷史知識競賽中得了第二名,而把家長請去學校參加頒獎典禮,但父親卻對她說,“以後,永遠永遠不要再這樣羞辱我了。”

  中美對“成功”定義不同

  蔡美兒的這篇文章目前已被數十家美國媒體轉載,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已經在美國掀起了熱議。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博客網站《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評論說,中國父母總是相信他們知道“什麼對孩子是最好的”,他們會用自己的決定蓋過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想法。這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形式”。當然,“中國媽媽”的教育模式並不是所有中國母親的通性,也不意味著美國母親就不會這樣做。

  美國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則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何中國家長比美國家長強》的文章。該文章指出,如果家長的目標是讓孩子成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那麼中國的母親們無疑比多數美國媽媽更勝一籌。文章認為,中國家長的嚴格教育和強烈的競爭意識,與美國家長的溺愛與溫和形成鮮明對比。如果美國媽媽們繼續縱容懶惰、毫無自律卻總是期待被贊譽的下一代,不難想象終有一天美國要在全球的競賽中被中國擊敗。

  但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卻對此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如果將成功簡單地定義為“高分”、“獲獎”,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肯定是“疲憊不堪的”、“能力低下的”、“不健康”的兒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