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澳門“紅包”民眾口難調

http://www.CRNTT.com   2011-02-08 10:14:33  


 
  2008年7月,受到澳門政府第一次派紅包的啟發,為緩解持續上漲的物價給居民生活帶來的壓力,東莞市政府決定給自己城市裡面的低收入人群每人分發1000元的臨時性生活補貼。然而,由於在受惠人群中出現了“低保邊緣戶”的概念,因此,誰有資格領取這樣的一筆補貼就成了問題。最後,儘管東莞市政府付出了過億元的代價,卻事與願違,引發了一場“紅包風波”。

  “事實上,並不是說還富於民的思路不好,而是東莞的人口結構比較複雜,採取這樣的做法是不太現實的。” 提起那場風波,澳門特區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何海明顯得記憶猶新。不久前,他在一次與東莞有關部門座談的時候還和對方說起過這件事。在他看來,由於東莞的外來人口占大多數,假如東莞政府向市民派發購物券,效果可能會更好。“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點,要對症下藥。”

  “比如說澳門的現金分享計劃,它本身就是特別針對澳門本地設計的。”何海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在時代周報記者採訪過程中,多位受訪者都對記者表示,澳門的特殊性首先就在於它豐富的公共財政。據澳門財政局2010年底公布的當年1月至10月的公共財政數據來看,澳門1-10月政府的總收入為626.4億澳門元。但是,在這10個月之間,澳門政府的總開支為270.3億澳門元,財政結餘356億。因此,對於如此龐大的財政盈餘來說,共計約23.4億澳門元的“現金分享計劃”似乎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而據時代周報記者從澳門財政局處了解到,儘管在制定每年具體發放標準時,政府會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但當年的財政收入和澳門的維生指數是最重要的兩個參考指標。至於非永久居民的標準,則相對固定,是永久性居民的60%。

  具體到“紅包”的發放安排上,澳門政府也做出了非常詳盡的規定。例如,對於長期領取澳門特區政府發放款項(如領取津貼、援助金、獎學/助學金等)人士、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領取退休金的退休公務人員以及撫恤金受領人,由於他們已經在政府有關部門登記了銀行賬戶信息,因此,採取的是自動轉賬的方式發放款項;而對於一般居民,則會按年齡層劃分,分十周的批次收到澳門特區政府以郵寄方式寄送的劃線支票,即年長者優先。

  “實這也是慢慢摸索出來的一個辦法,第一年的時候並沒有這樣明確的時間表。而年紀大的人的確對早點收到錢會比較安心。”楊俊昌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