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澳門“紅包”民眾口難調

http://www.CRNTT.com   2011-02-08 10:14:33  


 
  “內地地方政府確實沒有財政結餘分紅的現實土壤。”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說,對比澳門,內地地方政府不僅很少有財政結餘,更存在財政體制上的問題。“即便是有結餘,也沒有普惠的意識,沒有讓大家共享財政增長的想法。”

我們需要怎樣的紅包?

  “在高通脹的情況下,特區政府繼續推行現金分享計劃當然是協助市民舒緩高通脹壓力的一個好辦法。但是,這畢竟是一個短期的舒脹行為,我們更加需要思考的是,是不是能制定一個更加長遠的長效機制呢?”何海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的確,長遠來說,要讓市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未必一定要用現金分享這樣一種粗放型的方式,每年派發幾千元給市民,對於弱勢家庭是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對於他們的脫貧,還是很難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貧困狀態。”澳門時評人士、政法學會會長何偉添也對何海明的看法表示贊同。

  由於澳門政府已連續四年向市民派發現金,由此產生的“部分市民由此變得懶惰”等副作用也一直為學界所詬病。而今年紅包金額不升反降的情況,更引來部分市民的一片罵聲。

  “因此,雖然派紅包的行為在短期內是對市民對抗通脹的一個有效舉措,但是我們還是希望政府可以有長效的解決辦法,比如加大退休金的保證,建立公積金計劃,又比如將工資水平與CPI增幅相掛鈎等。”何海明還向時代周報記者舉例說,去年起澳門社會保障基金建立起了中央儲蓄制度,政府向每位22歲以上的永久性居民注資一萬元,今年還將繼續注資六千元,直到65歲。“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後像譚美香這樣的退休老人,如果每個月只有1700元左右的收入肯定是不夠的,這樣的中央儲蓄制度其實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老年人的後顧之憂。

  “與內地相比,澳門的福利有一定的優越性,但是這些做法在內地還是難以實行的,因為澳門太小了,人又比較少,是一個微型社會,因此內地無法對澳門的做法進行複制。”澳門理工大學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楊允中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不過,對於任何一個政府而言,都應該真真正正為自己的公民多考慮一下、多謀一些福利,這樣總不會錯的。”(記者:吳曉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