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議政制度的設計軌跡

http://www.CRNTT.com   2011-03-06 09:54:54  


 
  不少人主張設憲法委員會,還有人建議仿效法國請卸任總統的做法,請葉帥、徐帥、聶帥等人加入憲法委員會,以防止劉少奇式悲劇。也有些人不贊成,認為有了這個機構就很難辦。1982年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修憲時,有代表團提議設憲法委員會,憲法工作小組組長胡繩的解釋是,保證憲法實施,最合適的最高權力機構還只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這樣一套制度實際上可以起了某些國家憲法法庭、憲法委員會的作用。當時的副委員長彭真也認為,“恐怕很難設想再搞一個比人大常委會權力更高、威望更高的組織來管這件事情。”

  最後的結果是,憲法增加一條,“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2004年,全國人大法工委新設法規審查備案室,次年通過相關工作程序,被媒體稱作“違憲審查邁出重要一步”。

  黨內民主好,“兩會”就好

  1954年至1957年,被公認是人大最好的歷史時期之一。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時,周恩來作了首份政府工作報告,他對國家機關中的各種官僚主義表現進行了批評。

  1956年的全國人代會上,有163位代表發言,大多數是提意見和批評,總理周恩來決定在人大會上發言“作一個鄭重的答複”。

  1957年,廣西遭受水災和旱災,未引起重視,導致非正常死亡2200多人,省委第一書記等人被撤職,隨後,周恩來向人大常委會三次發言說明情況,並表示此類事情都應向人大常委會報告。

  馬寅初在1955年7月召開的二次會議上,開始發表他的“新人口論”。據宋雲彬日記,在浙江小組討論五年規劃時,馬強調中國人口過剩,“餘起而駁之”。馬寅初面紅耳赤,“謂餘不能企圖阻止他在大會發言”。由於反對者衆,馬寅初主動要求撤回了發言稿。

  周恩來說,中國不能學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但西方議會的某些形式和方法可以學,可以使我們從不同方面來發現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允許唱對台戲,當然這是社會主義的‘戲’”。

  “文革”結束之後,“兩會”恢複,並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一些新現象:等額選舉變成了差額選舉,從“全票通過”到開始出現棄權票和反對票,甚至有人公開發表反對意見。

  1988年3月28日,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正進行專門委員會選舉,中國青年報記者賀延光發現,會場走道上每隔一二十米就有一個竪立的麥克風,“不知道有什麼用”,當投票選教科文衛委員時,一位人大代表走到話筒前,大聲說:“我反對!”會場靜了一下,他發言完畢,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