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北大為何容不下“思想偏激”學生?

http://www.CRNTT.com   2011-03-26 09:46:18  


 
  一名元培學院的大三學生告訴記者,元培學院的學生大多是以各省市前三名成績入校的“天之驕子”,許多學生的言談、思想都個性十足,因此很難界定誰屬於“思想偏激”。“錯誤的會商很容易埋沒這些學生的個性。”這名學生說。來自法學院的研究生小楊則認為,北大以“兼容並包、思想自由”聞名,會商“思想偏激”的學生很容易讓人產生“校方禁錮北大學生思想”的理解。

  對此,北大學工部副部長査晶表示,會商工作也會關注一些思想偏激的學生,主要是因為有一些學生經常誇大學校工作的一些細微漏洞,“比如動不動因為食堂飯菜漲兩毛錢就批評學校。”

  校方的意思非常明顯,就是要“會商”那些愛批評學校工作的同學。也就是說,那些愛批評學校工作的同學就是“思想偏激”!就要對其進行思想教育!這是什麼理由?這就是倡導“思想自由”的北大?這就是“兼容並包”的北大?說實話,看到這樣的理由,再想想北大的辦學理念,真是有夫複何言之感。

  首先從管理和組織原則來看,學校連飯菜問題都不允許學生評價,這是違背了最基本的管理原則,這是不符合組織原則的啊!“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正確的對待群衆的批評和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冕”,這應當是我們各級組織和各個部門對待批評最基本的態度,何以在高舉“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的五四運動的誕生地北京大學發生拒絕最簡單地批評呢?

  再就是從北大的使命來看,這裡可是從全國各地招來的最優秀的學生(當然是指現行考試制度下的最優秀),既然是最優秀,他們哪一個不是智力超群,個性獨立,思想敏銳(部分非競爭性考試進來的除外)?北大肩負的使命是把他們培養成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優秀的專家學者和各行業的矯矯者。而要達到這樣一個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發揮他們的特長,激活他們的潛能,從而成長為真正的創造性的人才。但是,我們的制度不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而是禁止批評,嚴防異端,對於不同意見者以“思想偏激”的大帽子框之,實質上是要求學生噤聲,搞自已說了算,搞教霸,學霸,以犧牲學生個性為代價,以聽話教育為目標,這樣的教育怎麼能培養出大師,怎麼能培養出創造性人才?

  其三是從人才成長的環境來看,任何傑出人才的成長,都與環境有關,這個環境就是自由,只有有了寬鬆的環境,才能萬類競發。歷史不可能重複,但是歷史可以鏡鑒。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回顧北大那段輝煌的歷史,當時的那些大師,哪一個不是“思想偏激”的學生或老師,他們的成長成才,甚至後來成名,可以說完全得意於當時北大寬鬆的學習和學術氛圍!在這樣的氛圍裡,沒有偏激的思想,只會有淺薄的思想!沒有偏激的頭腦,只有平庸的頭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