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北大為何容不下“思想偏激”學生?

http://www.CRNTT.com   2011-03-26 09:46:18  


 
漆祥毅:會商“思想偏激”學生,看北大如何自甘墮落?

  2011-03-25 10:18  南方報網  作者:漆祥毅

  據《北京晚報》報道,今年5月以後,北京大學將在全校推廣實施對“重點學生”進行學業會商的制度,包括學業困難、思想偏激等十類學生將被納入會商範圍。對於“思想偏激”學生進行會商,引起不少爭議,輿情嘩然。(北京晚報 3月24日)

  很顯然,北大還是很謹慎地使用了一個較中性的詞“會商”,也就是共同商量、磋商。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只是“小學生進教導處”的另一版本而已。

  這所以“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人文精神而頗負盛名百年老校,為何如此的自甘墮落,自毀其“兼容並包”之思想根基,以“思想偏激”之名限制學生思想?又是怎樣的“思想偏激”會讓北大如此自降身價?北大學工部副部長道明了原因:“關注一些思想偏激的學生,主要是因為有一些學生經常誇大學校工作的一些細微漏洞,‘比如動不動因為食堂飯菜漲兩毛錢就批評學校。’”

  原來批評夥食費,就是北大衡量所謂“思想偏激”的標杆。

  有人認為,“思想偏激”是難以界定。但筆者認為,更重要的在於,一個人的思想無論是偏激,還是保守順從,或是中庸,是任何人都無權幹涉的。思想自由是人之為人的一項自然權利,它是保證公民依照自己的世界觀和思維能力進行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基礎。如果說有什麼法律是反對自然權利的,那麼它一定是反人性的。

  可是另一方面,思想的自由並不是行動的絕對自由和為所欲為。思想偏激與行動偏激是性質不同的兩碼事。二者的模糊與混淆也正反映了我們的公民教育是缺失的。什麼是公民意識?簡言之,就是你可以公開批評甚至可以罵的,但是你要讓他知道的是,在罵完之後,如果是無理取鬧的,或者是無中生有的,是要付出代價的。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就像北大學生一樣,不但被禁止或者限制做什麼,還被禁止或限制想什麼。

  不難看出,北大此一舉說到底,只是官僚或者權力思維在高校中的體現而已,與許多地方政府不惜一切手段維穩的思維如出一轍。權力又總是天然地要逃避監督和批評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這一載譽百年、“德高望重”的中國最高學府,如今會變得如此的狹隘,竟容不下一個對學校夥食費的批評。

  我們總是在詢問為什麼中國沒有大師?為什麼諾貝爾科學桂冠總是花落他家?為什麼我們的學生缺乏創造力?因為,歸順服從培育出的往往只是知識上的因循守舊而已。如果連想都不能想“過分”、“越界”,又談什麼創新。中國的高等教育,從北大便可見一斑了。

  不久前的3月5日,正是蔡元培先生逝世71周年紀念日。追憶先生,吾等不得不悲嘆一聲:哀哉,鶴卿;哀哉,北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