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 國民黨無坐視本錢

http://www.CRNTT.com   2011-03-27 00:17:37  


 
  民進黨對於“中華民國”的認識

  民進黨對於“中華民國”的認識有一個變化的過程,自從1991年10月通過“台獨”黨綱之後,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意義上的“中華民國”至今沒有改變,特別是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對於“中華民國”有較為清楚的表述。《台灣前途決議文》宣稱,台灣“事實上”已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既是歷史事實,也是現實狀態”。很顯然,民進黨所認識的“中華民國”只是“台獨”的借殼上市,除了一個“中華民國”的名稱以外,剩下的和“台灣共和國”沒有區別。所以,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從反面可以證明“九二共識”的內涵中的“一個中國”,在台灣來講至少是法理上的“中華民國憲法”所規定的一個中國。民進黨不願承認“九二共識”說明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與“九二共識”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衝突矛盾。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沒有“台獨”黨綱的修訂,是不會有實質性的轉變,其“台獨”本質沒有改變。民進黨為甚麼不願意修改“台獨”黨綱,已有許多的論述,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背後的社會基礎是其根本原因。

  但是民進黨對“中華民國”的認知並不意味著民進黨在實際的運作甚至執政的過程中沒有可操作的空間,“台灣前途決議文”、陳水扁當年提出的“新中間路線”等就是明顯的例子。民進黨在“台獨”路線和執政績效兩者之間各個時期所強調的重點有所不同,而也正是因為台灣民眾所關心的重點也會隨著不同的時間而有不同,所以民進黨仍有發展的空間。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的矛盾性

  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的過程中,存在一個利益的權衡問題,即面對與大陸關係的改善贏得中間選民和既有的支持基礎的取捨問題。如果一面倒的跟隨國民黨既有的兩岸政策路線,放棄“台獨”黨綱,承認“一個中國”的路線,民進黨預知會失去既有的“台獨”勢力的支持基礎,會失去對台灣的未來前途持獨立傾向的人群,甚至包括較多的認同台灣本土化和“台灣主體性”的群眾,因此,大幅度的修改兩岸政策將使民進黨“黨將不黨”,這是任何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目前看來也沒有任何的勇氣踏出這一步。過去在1990年代中後期有施明德和許信良擔任黨主席時提出一些如“大聯合”、“大和解”,“大膽西進”等主張,但始終不能成為黨內主流意識,而且個人的政治生命也告終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