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 國民黨無坐視本錢

http://www.CRNTT.com   2011-03-27 00:17:37  


馬英九的話擊中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要害
 
  而如果民進黨只懂得擁抱“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支持群眾,而不去開拓中間選民的票源,恐怕執政的期望就會落空。當年1996年台灣大選,民進黨候選人彭明敏主打“極獨”路線,結果只贏得21.1%的選票,陳水扁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期間提出的“新中間路線”即是對“極獨”路線的修正,結果贏得39.3%的選票。經過陳水扁的8年執政,民進黨的的基本盤維持在40%以上,但是在全台性的單一選舉過程中,仍不足以贏得選舉的勝利。2008年台灣大選馬英九贏對手謝長廷221萬張選票,而2009年縣市長選舉和2010年的五都市長選舉國民黨的總得票相比2008年流失了220萬張,民進黨則成長了30萬張選票。顯見國民黨流失的選票並未大規模的轉移到民進黨,大多數選擇不投票,這個選民人數大約有200萬,根據最近幾次的全台性的選舉觀察,這基本上就是中間選民的人數。國民黨和民進黨在全台性的選舉中各自掌握大約550萬票的基本盤,如果200萬的中間選民兩黨平分秋色,即會出現2004年兩黨五五波的情況,當時連戰得票是644萬,而陳水扁的得票是647萬;而如果200萬的中間選民一面倒向某位候選人,則會出現選舉結果比例懸殊的情況,如2008年馬英九獲得765萬張選票,而謝長廷只有544萬張選票。因此,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目的是在既有的支持基礎上需要贏取200萬中間選民至少一半以上才有可能獲得選舉的勝利。這就決定了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矛盾性,既要維持既有的支持基礎,又不能全面的擁抱中間選民,所以可以預知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論述將是折中模糊的。

  至於這種模糊的折中論述可不可行,要具體分析目前的中間選民的關注焦點和影響台灣大選的內外因素的辯證關係。

  (一)中間選民的分化與民進黨兩岸政策

  民進黨為甚麼急著在五都選舉之後要調整兩岸政策的論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從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的變化已經不能使民進黨原有的兩岸政策贏得大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兩岸自從恢復兩會的制度化協商以來已經舉辦了六次“陳江會”,簽署了十五項協議,兩岸之間的人員往來,大三通的實現,經貿文化教育領域的交流使得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台灣民眾也正在逐步享受到兩岸和平發展帶來的“和平紅利”。相較於過去陳水扁執政時期兩岸關係緊張,民進黨操弄族群政治,藍綠政黨惡鬥,台灣民眾普遍要求安定、和平、發展,特別是中間選民更加的重視主政者能否處理好、維護好兩岸關係良好發展局面。現階段台灣政治的時空背景對民進黨的發展提出了新課題。如果說在2000年終結黑金政治和政黨輪替,2008年終結貪腐政權和兩岸關係的改善成為中間選民的關注焦點,那麼在2012年如何繼續維持兩岸關係的良好發展局面可能會成為中間選民的焦點。如果這個問題可以成為2012年選舉的焦點,那麼目前的國民黨兩岸政策對馬英九的連任是有利的,對民進黨仍然堅持“台獨”立場的兩岸政策是不利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