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 國民黨無坐視本錢

http://www.CRNTT.com   2011-03-27 00:17:37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兩岸關係的改善會造成一些台灣民眾的疑慮,而正是這些疑慮會導致一部分中間選民的關注焦點的變化。這些疑慮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兩岸經貿密切往來帶來的“和平紅利”能否惠及到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統獨議題的淡化可能會讓“階級鬥爭”的議題浮上台面;另一方面,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有沒有進一步向兩岸政治問題談判的發展的趨勢,國民黨與大陸的熱絡交流會不會造成台灣逐漸依附於大陸情況的出現。不僅僅“台獨”人士高喊馬英九“親中賣台”,一部分中間選民也在擔心台灣能否維持住“主體性”,兩岸的現狀會不會隨著國民黨的兩岸政策進一步發展而發生改變。如果這方面的疑慮在一部分中間選民的認知中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那麼中間選民對國民黨兩岸政策的贊同就不會是鐵板一塊,他們之間也會出現分化的可能性,而這樣的分化對於民進黨不去徹底的推翻自己的“台獨”立場而爭取到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就有了可操作的空間。

  (二)台灣大選的內外因素與民進黨兩岸政策

  不管民進黨有沒有放棄“台獨”黨綱,這一波因應馬英九執政兩年多來帶來的兩岸關係形勢變化的兩岸政策調整對於民進黨與大陸的關係和2012年的大選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出發點是因應2012年的大選,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民進黨欲通過兩岸政策的調整來改善與大陸的關係,目的是為了2012年選舉的勝利,這是第一位的,而與大陸關係的改善是第二位的。兩者關係是緊密聯繫的,但又有所區隔。聯繫性在於如果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不能達到與大陸改善的目的,則民進黨對於中間選民的吸引力仍然有限,對於2012年大選的勝算就沒有大的助益。但是兩者的區隔又在於2012年的大選,兩岸政策是否會成為選舉的中心議題乃至決定選舉的勝負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能否把2012年的選舉簡化為等同於兩岸政策的調整恐怕結論為時尚早。正是由於影響台灣大選因素的不確定性,兩岸因素是否會成為決定性因素的不確定性,為民進黨模糊的兩岸政策也留下了空間。

  所以攸關2012年台灣大選的內外因素仍然不能只放在兩岸政策上,如果大家普遍認為通過五都選舉結果表明民進黨仍有再起的可能性,台灣的政黨輪替將成為常態化,兩黨制格局正在形成,那麼就不能表明民進黨完全放棄“台獨”黨綱才能執政的論斷是成立的。台灣作為一個相對封閉的政治體系,雖然與大陸的關係決定了台灣未來發展的前途命運,但是在短期內的選舉過程中畢竟是由2300萬人民選擇的最高領導者,與大陸的關係在台灣的政治系統仍然只是外部因素。決定哪一個政黨、哪一個候選人能否取得選舉的勝利關鍵還是看台灣內部的因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與大陸關係的好壞只有通過台灣內部因素才能發揮作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是上層建築仍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當經濟基礎發生改變的時候,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等在內的上層建築並不會立即發生改變。如果我們天真的認為只有民進黨放棄“台獨”路線才能執政顯然是把台灣內部選舉和兩岸關係的好壞混為一談,兩者並不是一回事。2000年台灣大選的時候,國民黨和宋楚瑜都主打安定牌,宣傳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上台,兩岸關係是如何的危險,甚至到達戰爭的邊緣,但是台灣民眾還是選擇了陳水扁上台。當然陳水扁執政後兩岸關係確實在不斷的惡化。今天的時空背景已經和2000年有大的不同,但是觀察台灣的選舉不能只從外部的角度而要注意台灣內部民意的變化才不至於對台灣政局的演變發生誤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