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 國民黨無坐視本錢

http://www.CRNTT.com   2011-03-27 00:17:37  


 
  民進黨的“消極繼承”與“積極繼承”前朝政策

  從上述關於中間選民可能出現的分化、兩岸因素與台灣大選的關係分析之後看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在“台獨”黨綱沒有拋棄的情況下,如何從政策上論述重返執政地位的兩岸政策是一個重點。蔡英文的“延續前朝政策”是一個可以值得琢磨的表態,雖然不放棄“台獨”路線的兩岸政策沒有實質的改變,大陸也不會公開隨之起舞,但是能否下結論認為民進黨不能獲取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以及應對未來兩岸關係的挑戰為時尚早。筆者認為蔡英文的“延續前朝政策”有“消極延續”和“積極延續”之分,至於到時採取甚麼樣的對策應對兩岸關係的挑戰端看台灣的政經環境背景而靈活調整。

  所謂的民進黨重返執政後“消極的延續前朝政策”,筆者認為意指在國民黨執政期間與大陸所簽署的一系列兩岸協定包括陸客來台、大三通、合作打擊犯罪、醫療衛生協定、陸生赴台就讀、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甚至租稅協定、投資保障協定等可預期的一些兩岸合作開放的政策,民進黨重返執政地位後並不會廢除,繼續維持在前朝執政過程中兩岸交流狀態。但是由於民進黨與大陸沒有構成繼續深化交流的政治互信基礎,如不承認“九二共識”或者不能夠與大陸達成新的共識,那麼兩岸的交往將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僅局限於前朝與大陸達成的交往規模,可能會隨著島內民意的要求做一些修修補補,但是兩岸在政治、軍事等領域不會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和平發展的局面也可能會重新回到較為緊張的對峙狀態。

  而如果是“積極的延續前朝政策”,則在既有前朝兩岸交流的規模基礎上,進一步的拓展兩岸的合作領域,積極的完善兩岸和平發展的局面,針對兩岸經濟交往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進一步深化的整合,積極嘗試與大陸構築新的政治互信,甚至不排除在政治和軍事議題上與大陸做出接觸、探討,建立較為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框架。“積極的繼承前朝政策”看起來很像天方夜譚,在民進黨與大陸構築新的政治共識之前也看不到希望,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可能性。民進黨天生具有代表台灣的正統性,其本土化的“道德正統”是國民黨所不能比擬的,兩岸關係能否在民進黨手中實現質的突破,要端看未來台灣社會的整體價值認同會不會出現大的轉變,這樣的道路將是漫長的。

  就目前看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勢在必行,但是具體會朝向“消極繼承”還是“積極繼承”,筆者認為還是“消極繼承”的可能性較大。因為“積極繼承”需要民進黨重新執政作為基礎,而民進黨現在的目標是通過檢視馬英九兩岸政策的利弊找出最有利於它的論述,確實有利於台灣民眾的兩岸政策要繼承,但是出現的疑慮和弊端也會被民進黨所放大加以利用炒作來獲取選票。所以,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的觀察與2012年的選舉密切相關,從民進黨公開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可以認識到寄希望民進黨一夕之間放棄“台獨”黨綱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和對未來地位的判斷都並不有利於國家的完全統一情況下,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兩岸政策徹底的改弦更張不具有強大的社會基礎。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著眼點是能否贏取部分中間選民,能否重新執政;而至於與大陸的關係改善雖是充分條件但兩者並不能劃上等號。

  誰能抓住自從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變化後台灣島內的民意變化特別是中間選民的最大關切,誰就最有可能代表民進黨參選2012。雖然這個兩岸政策論述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模仿國民黨,但是要竭盡所能的吸引中間選民。從這個角度上說,蔡英文位居黨主席職位籌組智庫、進行“十年政綱”的論述已經搶佔先機;而謝長廷由於曾經說過“憲法一中”,參選過2008年的大選加上拋出“未來路線”,民眾對於他的兩岸論述也有一定的瞭解,也佔據一定的有利地位;至於蘇貞昌從過去的從政生涯中觀察對於兩岸關係的論述幾乎是空白,不論是擔任台北縣長、民進黨主席、“行政院長”、參選台北市長等均不曾有較為系統的論述,甚至沒有對相關的議題發表看法,其從政的形象比較局限於本土、內部治理,較不具有擔任領導人的政治形象,兩岸視野和國際視野都不夠廣闊,恐怕在2012年大選的競爭上已經處於較為弱勢的地位。即使現在惡補,可能也緩不濟急,無法彌補長期以來已經塑造成的政治形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