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頂層設計”克服中國改革的既得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11-04-12 11:08:10  


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稱之為‘體制改革’的大多領域都發生在政府領域,執政黨體制本身很少有觸動。不過,各方面改革難以推行的困局表明,執政黨本身的體制也必須與時俱進,社會經濟變化了,頂層體制也要變化。”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的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頂層設計”克服中國改革的既得利益》如是說。詳細內容如下:

  對任何國家來說,不管是民主的還是非民主的,集權的還是分權的,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不過,不改則退,而退是沒有出路的。近來中東和北非的政權動蕩,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印度尼西亞蘇哈多政權的解體等等,無一不說明這一簡單道理。這些國家盡管都有過相當輝煌的建設成就,但缺乏政治改革,政權基礎並不牢靠。任何一個非政治性的事件都能誘發出強大的政治能量,被人民力量所推翻。很顯然,如果改革遇到困難而不去改革,最終都會導致政治悲劇。

  在不同政治體制下,改革的動力很不相同。在多黨制下,政黨的輪流執政,多少可以化解民怨,避免民怨積累到一個非常高的程度。不過,政黨輪流執政並不見得是改革。很多民主社會,多黨政治和改革並不相關。往往的情況是,不但改革沒有進步,政治反而會經常處於持續的不穩定之中。較之多黨制國家,一黨制國家,或者一黨長期執政的國家,比較容易積累民怨。在這些國家,一黨執政往往會演變成同一個領袖(黨的領導人)長期執政。久而久之,人民就會感到不滿。同時,也因為一黨執政,既得利益容易形成,導致政治的封閉性。不過,一黨執政也有非常成功的改革例子,那就是通過建設開放的一黨制,或者維持執政黨的開放性,通過競爭來吸納人才,通過競爭為人民提供有效的參政管道。

  較之其它政體,中國的政治制度表現出其自身獨特的性質。和西方民主政治不一樣,中國不實行多黨之間的選舉競爭,而是維持一黨的長期執政,在黨內進行競爭,或者實行黨內民主。就是說,中國政治也具有競爭的特色,但競爭的表現方式是和西方不一樣的。和其它權威主義政體下往往是同一個領導人終身執政的情況不一樣,中國有退休制度,領導人到了規定的年齡,就必須退休。這不僅避免了政權的老齡化,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地為政權補充新的血液,政治更新非常之快,甚至超過民主國家。黨內民主和退休制度使得中國把自身區別於其它民主和權威主義政權。它兼具了民主和權威兩種類型國家的一些特質。沒有西方式民主,但卻實現了民主政治下的領導人(或者接班人)制度化的、定期的更替;同時因為是一黨執政或者一黨主導政治,中國的體制仍然維持著權威主義政治體制所具有的高度動員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