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海內外各界人士致信清華反思大學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1-04-24 11:21:03  


 
劉道玉:大學需要有反思精神

  清華,您好!

  清華大學即將迎來百年華誕的喜慶,我借此機會,向清華大學的師生員工表示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在過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爲這些成就做出貢獻者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們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在中國,清華大學有著“中國麻省理工”之稱的美譽,說明貴校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我也一直認爲,清華大學是我國重點大學的“排頭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學之一。這說明,貴校重任在肩,千萬不要辜負了自己所承擔的重大使命。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也迎來了建校150周年的紀念,我看了兩校爲慶祝校慶的安排,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據麻省理工學院宣布:“自1月7日至6月5日,將舉行一系列盛大的慶祝活動,在持續150天的校慶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貢獻者致敬,而且將舉行嚴肅的反思活動,思考如何繼續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

  然而,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籌備工作,早在5年以前就成立了籌備委員會,後又改爲組織委員會,下設11個專項工作組。此外,還成立了發展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3年以前就開始了1000天的倒計時活動。籌備工作不謂不充分,輿論不謂不大。可是,整個校慶活動依然沒有擺脫傳統格式化的思維窠臼——大造輿論,邀請名人捧場,極盡評功擺好之能事。自去年以來,該校就開展了“百年賦”、“我愛清華”、“百年清華、行健不息”、“兩岸同心”等活動,而且還把輿論造到了國外去了。去年,該校派代表團訪日,舉行了“東京大學—清華大學周”和“早稻田—清華大學日”活動。在美國的造勢的範圍更大,先後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舉辦了“清華周”,在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哥倫比亞舉辦了“清華日”,在哈佛大學舉辦了“清華大學與哈佛大學學生論壇”。

  但是,我却沒有看到清華大學有任何一項反思活動,更沒有像麻省那樣“嚴肅的反思”,這就是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之間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對反思有過很多的論述,他說:“哲學認識的方式只是一種反思”。:因此,反思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就必須進行反思。不經過深刻的反思,就不能吸取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就不能認清教育的規律,不能成爲一個清醒的領導者,也就不能使我國高等教育走上健康的發展道路。

  既然沒有看到清華大學的反思,那麽我作爲一名老年教育工作者,出于責任感的驅使,不妨替你們作一點點反思,但願是“逆耳的忠言”。

  首先,一流大學應當選擇什麽樣的校長?這個問題的答案本來是很清楚的,一流大學應當選擇一流的教育家當校長,但是這個問題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各重點大學都沒有解决好。爲了說明問題,我不得不重提5年前發生在清華的一件事。2005年5月11日,清華大學校長主持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演講,演講完畢贈送禮品時,校長念黃遵憲的《贈梁任父同年》詩時,由于不認識小篆的“侉”字而語塞,幷進一步導致舉止失措,把贈送禮物說成了“捐贈禮物”,接受對方禮品後又忘記說聲“謝謝”。這本來是很莊嚴的場合,却鬧出了大笑話,幷遭到了普遍的批評。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誰都有念錯字的時候,我也念過錯字。我們無意苛求科學家要會認識篆體字,一定要懂得古詩文,但作爲大學校長必須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對此,著名的文化學大師王元化先生在逝世前曾批評說:“大學校長由對人文科學茫然不曉的理科教授擔任,而此種現象導致大學文科奄奄無生氣,人文精神的失落。”這件事幷不能怪罪校長,而只是暴露了我們遴選大學校長標準和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如果把遴選校長的權力交給學校的教授委員會,相信他們能够選舉出符合教育家標準的校長。

  其實,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曾經有過許多杰出的校長,如梅貽琦、蔣南翔、劉達、劉冰等,從治校的實踐中,他們要麽成了學者化的職業校長,或者是革命化的職業校長。梅貽琦先生是留美的物理學博士,他的成名幷不是因爲他是博士或是院士(逝世前一年臺灣中央研究院才授予他院士頭銜),而是反映他的教育理念的一句話:“大學乃大師之謂也,而非大樓之謂也”,至今仍然被我國教育界所傳誦!這幾位校長作爲著名的教育家,其業績和教育思想,都已載入我國高等教育史册。對比起來,自80年代開始,清華大學的歷任校長都是院士,他們都是雙肩挑的學者,不能專心致志地把全部智慧和精力用于辦好學校,因此他們都沒有成爲有影響的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在85年以前曾說過:“做一個學校的校長,談何容易!說得小些,他關係到千百人的學業前途;說得大些,他關係到國家與學術之興衰。這種事業之責任,不值得一個整個(指心無旁騖)的人去擔負嗎?”問題就在這裏,我國現在不僅校長,而且有些部處長也搞雙肩挑,他們怎麽可能做到“魚和熊掌二者得兼”呢?因此,清華應當珍惜自己的經驗,選拔那些教育家當校長,心無旁騖地領導和管理好學校。也許,也有些院士符合校長的要求,但必須放弃學術研究,要以學校的利益爲最高的利益,絕不能利用校長的資源營建個人的學術汕頭,像世界那些著名大學校長一樣,做一個專心致志的職業化校長。根據過去的經驗,從國家部委或省市的領導人中,選拔那些既受過良好教育(假博士不要)又有民主作風的人,到部分大學擔任校長,也許比直接從教授中選拔要更好一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