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我們為何懷念民國的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1-05-04 13:39:27  


四大民國教育家之一:晏陽初
四大民國教育家之一:蔡元培
四大民國教育家之一:張伯苓
四大民國教育家之一:陳鶴琴
 
  溫故而知新,《溫故壬戌學制》正是能起到這樣的效果。1922年是壬戌年,這是一個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變革年份。這一年,經過各方教育人士、民間知識分子自下而上的實踐、討論、爭論,形成了以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為主的三段教育學制。其七條指導思想拿來指導今天的教育完全契合:適應社會進行之需要,發揮平民教育精神,謀個性之發展,注意國民經濟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於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縮餘地。胡適評價:“新學制的特別長處,在於它的彈性。”

  這場教育改革的由來,民間知識分子所起作用,胡適、陶行知、蔣夢麟、陳鶴琴等當年一大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的畢業生在那段民族自新運動中所起作用,《溫故壬戌學制》一篇中均有涉及。

  素質教育是什麼?這個如今叫得最響,可是定義內涵最模糊的教育名詞讓許多人不得其解,常常是現實中一個小小例子就能把這4個字推翻。那麼就來看看這本書中《70年前的素質教育》一文吧。文中詳細介紹了1934年《淮安新安小學第六年計劃大綱》。

  淮安新安小學是按照當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來創辦的一所鄉村小學,1934年度該校的計劃大概中有“生活”一部分,其中,在“個人生活”這一條目下,共29項,既包括“每天整潔一次”、“每天吃開水五大碗和豆漿一大碗”等,也有“每天看本埠和外埠報各一份”和“能欣賞名歌名畫和自然風景”等,甚至細致到“要學會游泳和撐船”。

  這些讓人贊嘆、值得回味的要求,如此細致具體,包涵了一個身心健全、可以自食其力、有一定道德修養的人所具備的方方面面,能夠達到這些要求的人無論在什麼年代一定是合格公民。讀著“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時”這種讓人忍俊不禁的要求,想著現在八九歲的孩子們被奧數老師一步一步教著,計算“一個游泳池一邊放水,一邊進水,需要多長時間把水灌滿”這樣為考試而出題,也許學生們一輩子都用不上的題目時,真的明白了我們讓學生追求高分的“瘸腿”教育中,最短的是生活的教育。(李新玲)
 
延伸閱讀:

四大民國教育家:風氣開一代 師表垂後世  

  晏陽初(1890年—1990年)又名興複、遇春,四川巴中人。1913年就讀於香港聖保羅書院。1916年入美國耶魯大學,攻讀政治學與經濟學,獲學士學位,1920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後組織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在河北保定地區開始鄉村平民教育實驗。1940年創辦重慶鄉村建設學院,任院長。1950年移居美國。一生倡“識字、生計、文藝、衛生、公民”諸教育以治舊中國的“貧、愚、弱、私”四大痼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