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破土地財政困局需要政治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11-06-04 08:17:32  


 
  文章分析,從目前的管制策略來看,化解此困局存在較大難度。國土資源部發布的禁令不可謂不多,但地方政府的違規用地現象也不可謂不多,雙方從表面上看似乎總是難以把歌唱到一個調上。那麼為什麼地方政府敢於對國土資源部“頂牛”呢?從第一個層面上看,是地方政府的GDP政績衝動;從第二個層面上看,當前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體系也在發揮一定作用。不可否認,1994年分稅制實施以後,中央財政蒸蒸日上,省級財政也算是穩穩當當,但在市縣兩級財政層面,問題不少。財政分配體制的改革動議,近年來也逐漸浮出水面。然而,體制的問題是體制的問題,違法的問題是違法的問題,二者不可混同。地方政府違法用地,尤其是違背農民意志強行徵地,弊端甚多。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群眾利益、犧牲環境為代價,否則這樣的經濟發展不僅是對傳統發展模式的延續,更會引起社會矛盾的叢生。

  文章強調,打破土地財政的困局必然需要政治智慧。如果一邊依然是土地禁令,一邊依然是用地衝突,這種矛盾即使賦予再多的紅頭文件,恐怕依舊無解。最可能出現的情況反而是地方政府“跑部錢進”,加大對用地管理部門的公關力度,使非法用地變為合法用地。“18億畝耕地”的紅線在此狀態下是極其脆弱的紅線,說是“碰不得”,其實常常變成主管部門用以掌控資源的利器罷了。通過“跑部錢進”來讓非法變成合法,這肯定不是什麼政治智慧,而是權力勾搭。經濟人理性告訴我們,讓政府掌控土地資源的買賣權,土地資源一定會拿來為政府利益服務。要想避免這種情況,應當讓政府逐漸從土地利益掌控者角色中淡出,不要既當規則制定者,又當裁判員,末了還親自當運動員參賽拿獎金。土地是人民的,應當為人民群眾的公共利益服務。首先徵地的許可應由群眾決定,不要動輒搞強征;其次徵地的收益應公開透明,其使用應嚴格限定在公共利益範疇,並須經人代會討論通過,以此促使地方政府徵地合法化、理性化。

  打破困局不簡單,亦需各方面貢獻更多政治智慧。否則,僵持在此,政府的權威性流失,絕非善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