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東變局的“倒春寒”

http://www.CRNTT.com   2011-06-19 08:48:28  


 
  利比亞:扶不起的反對派

  6月3日,美國眾議院就利比亞問題進行了兩項表決。一是眾院議長、共和黨人博納提出的,指責奧巴馬違反美國《戰爭權力法》,發動對利比亞戰爭逾60天,至今未謀求國會授權,並要求奧巴馬政府就美軍在利比亞軍事行動的範圍、成本、持續時間,向國會“提供更多信息”。這項草案以268∶145的明顯優勢通過。二是民主黨眾議員庫西尼奇提出的,要求政府必須在15天內“退出”北約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這項草案以148∶265的絕對劣勢被否決,但草案中“美國不得出動任何地面部隊”的條款則得到支持。兩項表決的結果,反映美國大部分民眾及政客支持推翻卡扎菲,不希望半途而廢,但不願為戰事付出重大代價。

  可是,利比亞之戰的消耗是巨大的,自5月底持續至今的高強度晝夜空襲,又能持續多久?6月1日,北約宣布延長利比亞作戰行動3個月,至9月27日,這固然表明推翻卡扎菲的決心,卻也未嘗不是一種無奈:開戰之初法國外長朱佩就信誓旦旦“只需幾周”,5月份他又重複了這一許諾,如今已是第三次食言。

  在外交戰線,班加西反對派政權已獲法、意、卡塔爾、約旦等國承認,而美國、歐盟等也通過設代表處與之發展“實質關係”;原本拿著聯合國1973號決議文質疑盟軍“越權”的俄羅斯在審時度勢後,於法國多維爾G8峰會上宣稱“卡扎菲必須下台”;中國也派駐卡塔爾大使在多哈會見利比亞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並派駐埃及外交官赴班加西與利反對派進一步接觸,顯示兩面下注;仍舊堅持“先停火後談判”斡旋前提的,只剩下底氣不足的非盟。

  與此同時,盟軍的“軟攻勢”也一浪高過一浪。卡扎菲政權前總理、石油部長叛逃的消息被大肆宣揚;據稱“代表120名叛逃官兵”的8名“政府軍高級起義將領”在羅馬的新聞發布會更是轟動一時。而“卡扎菲已死”、“卡扎菲及妻兒已逃往蘇丹”等似曾相識的小道消息也一度被傳得沸沸揚揚,直到南非總統祖馬出訪,見到“活的”卡扎菲,傳聞才不攻自破。

  正如許多評論家指出的,關鍵在於卡扎菲雖然“負傷”,卻不致命:雖然孤立卻早已習慣;雖然被炸得東躲西藏,但對心腹和死黨進行基本指揮卻無礙;雖然遭到封鎖、制裁,重要的石油產業顆粒無收,但只挨打不還手,尚能維持消耗;雖然叛逃者不絕如縷,但其政權的基石——家族化軍隊、核心部落的向心力等,卻並未傷筋動骨。

  更重要的是,班加西當局雖然在外交、宣傳和討要援助等方面動靜很大,戰果累累,卻偏偏在戰場上表現很衰。憑借北約的空中支援,他們勉強保住了西邊的飛地米蘇拉塔,但除此之外便乏善可陳。據《華盛頓郵報》援引班加西當地人士的抱怨稱,一些反政府軍成員認為,美國和北約“故意不讓班加西方面獲得全勝”。其實,美國也好,北約夥伴也罷,對卡扎菲固然憎惡至極,對流品複雜的班加西“過渡委員會”也未必有多少好感,只是沒有更好的選擇。

  或許在內外交困下,卡扎菲的下台只是時間問題,但卡扎菲的“無政府統治”於前,內戰加北約空襲於後,“後卡扎菲時代”利益分配對於美國及其盟國的困擾,未必會比現在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