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東變局的“倒春寒”

http://www.CRNTT.com   2011-06-19 08:48:28  


 
  埃及:棘手的兄弟會和經濟困局

  埃及在此次政治浪潮中對奧巴馬的意義至為重大,這不僅由於2009年開羅講話的“還願效應”,更由於穆巴拉克政權作為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支柱型盟友,長期以來對於阿以和平進程影響甚巨。白宮中東政策的決定性轉變,正是以從“保穆”到“倒穆”為標誌。

  穆巴拉克2月11日倒台後,儘管原執政黨被解散,大批舊閣員被捕,但國內政治的主軸仍然是傳統的軍官團-兄弟會之爭,其他角色只能靠邊站。埃及3月19日的修憲公投,通過了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任8年的新修正案,同時確定了9月選國會、12月選總統的時間表,而穆薩、巴拉迪等改革派人物,以及“4月6日運動”等在解放廣場示威中表現活躍的團體,雖支持修正案,卻反對選舉時間表,認為過於倉促、只會有利於軍方和兄弟會等傳統勢力支持的人物。公投的結果,卻是77%的埃及人支持修正案。

  即便埃及進行兩場公正的選舉,但一人一票的選舉卻很可能導致古老的穆斯林兄弟會在埃及議會中席位暴增,成為最大政黨;4年或8年後,一旦兄弟會推出的人選贏得總統大選,掌控埃及的最高行政權,不排除會廢棄埃以和約,逆轉中東和平進程。事實上,穆巴拉克倒台後,兄弟會就對“埃以和約”閃爍其詞。為了與兄弟會爭奪民意,軍官團把持的臨時政府安排巴勒斯坦兩派和解,儘管與兄弟會同源的哈馬斯始終不肯承認以色列。臨時政府還兩次允許伊朗軍艦通過蘇伊士運河,暗示可能與伊朗恢復邦交,並表示願意與黎巴嫩真主黨接觸。埃及的外交立場變化,讓奧巴馬“新中東政策”最關鍵一環——敦促巴以雙方以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前分界線為基礎(意味著以色列將失去大片新占土地)進行談判——顯得更為急迫,但由於巴勒斯坦方面較以往強硬,一向不甘示弱的利庫德集團更難認同巴方“按1967年之前邊界建國”原則。

  似乎是由於美國和以色列的壓力,埃及當局5月29日逮捕並驅逐一名“有間諜嫌疑”的伊朗外交官,更於幾天後在未通知巴方情況下突然關閉一周前開放的拉法口岸。但這些“小動作”難以抵消美國對埃及向伊朗靠近的憂慮,及對兄弟會與哈馬斯關係的擔心。

  最讓美國和西方擔心的,是埃及經濟。法新社稱,埃及自“革命”以來經濟遭遇困難,外國投資下降50%,出口縮水40%以上,僅罷工一項就造成11億美元損失,經濟支柱旅遊業更損失了22.7億美元。國際金融研究所認為,今年埃及GDP將同比下降2.5%。

  奧巴馬在5•19中東政策演講中許諾給埃及數十億美元援助,而隨後G8“多維爾夥伴關係”更提出對埃及、突尼斯200億美元援助的藍圖。但這些藍圖水分很大:美國提出的援助、貸款總額為40億美元,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舊債豁免(埃及目前的外債為350億美元,其中約1/10來自美國);英國咬牙拿出1.1億英鎊,不僅要分4年付款,且其中經濟援助僅7000萬;歐盟宣布“南方計劃”,新增援助總額也不過12億歐元,還要分給其它“南地中海國家”。龐大的資金缺口,只能由IMF、世界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填補。可如今IMF因卡恩事件亂作一團,要其上百成員國認賬簽單,何時兌現,到賬幾何,都還是個未知數。

  未來的麻煩事還有對穆巴拉克的清算。埃及官方調查結論稱,1月底2月初的抗議活動中有846人被殺。對8月3日將開始的審判,科普特基督徒日漸擔心,埃及正被穆斯林原教旨主義者以革命的名義劫持,另一些人則希望用審判穆巴拉克為埃及社會的不滿找到宣洩口,緩解自身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穆巴拉克很難得到公正的審判。一旦如此,那些仍在台上的統治者會以此為戒,更瘋狂、更頑固地拒絕讓位,民主和改革的美好願景就更遙遠了。

  2011年06月17日15:55 來源:南風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