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印度:陌生的鄰居(下)

http://www.CRNTT.com   2011-07-03 09:51:36  


 
復興 

   2004年,如日中天的印度人民黨意外地在大選中落敗。索尼婭領導的聯合政黨上台,經歷了史上最長在野時間後,“寡婦政治”重回廟堂。

  選民支持索尼婭,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把選票投給尼赫魯家族,可是他們卻不希望這位外邦人成為總理。反對派更是在大選中就將她推向風口浪尖,狀告這位並非“生為印度人”的寡婦競選系違憲。除此之外,索尼婭篤定的天主教信仰在這個天主教徒只有不到人口數千分之一的國度也可能造成新一輪的宗教矛盾。

  就職黨主席已8年之久的索尼婭.甘地,在大選之後作出一個令世界嘩然的決定:提名曼莫漢.辛格為印度總理,成就歷史上第一位錫克總理。這使得英迪拉時代以來印度教徒與錫克人的衝突,得到前所未有的緩和。索尼婭天主教徒的身份最終非但沒有帶來宗族衝突,反倒幫助她消除了非印度教徒對政府長期以來的不信任。而黑頭髮高鼻梁的索尼婭,幾乎在所有場合都穿著紗麗出席,在公益和藝術領域一貫弘揚印度傳統文化的作風,也讓主流的印度教徒選擇接納她。

  尼赫魯那個著名的“與命運有約”的論斷也許始於索尼婭。她比丈夫更具智慧,小心翼翼不讓自己捲入政治黑洞,讓位於經濟學家、前任財長辛格。印度主要媒體評價:辛格是後尼赫魯時期最優秀的首席執行官。曾求學於牛津和劍橋的他,延續著印度由西方教育背景的總理執政的傳統。他亦是1990年代初印度經濟體制改革的設計師之一,成功推動了國家融入全球化和現代化的進程,幫助印度平穩渡過了金融危機,並在2003年後實現了整體經濟的狂飈突進。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被近鄰中國遠遠甩在身後的古老印度,開始奮起。

  2004年辛格宣誓就職總理的時候,轉過身去向坐在前排的索尼婭.甘地鞠了一個躬。在其後的公開場合,這位溫和的總理始終尊稱他最堅定的支持者為“甘地夫人”。索尼婭也並不插足辛格的行政領域,她讓才能出眾的辛格帶領印度蓬勃發展的同時,自己則積極推行國大黨改革,與反對黨鬥爭,並時刻準備著下一輪大選的到來。

  曼莫漢.辛格在談到索尼婭時表現出來的尊敬,以及多次聲明“願意在夫人的領導和指導下工作”,開創了印度政壇從未經歷的局面。在外界看來,索尼婭.甘地垂簾聽政似的操縱,違背民主的原則。當年尼赫魯為了避免黨政不分,在擔任總理後便辭去了國大黨主席的職務。而尼赫魯和女兒英迪拉同樣的強勢及深厚影響力使除他們以外的黨派領袖並不能干擾行政運行。可索尼婭拒絕接受總理職務,卻交由親信辛格來管理政府的做法,很快成為了媒體批評的藉口。

  事實上,索尼婭和辛格的分工遠比單純的指揮與聽命精細得多。索尼婭挑選辛格是因為他的“非政治性”和務實;對應的,辛格依賴於索尼婭的緣由則是她的強烈政治色彩和議會影響力。辛格是印度開國之後唯一一位幾乎不必參與除行政工作以外的其他政黨任務的總理。印度的經濟在他的干預下有目共睹,而這也直接轉變成索尼婭的政治資本,使國大黨在2009年的大選中再度獲勝,贏得人民院543個席位中的205席,創下近25年以來的新高。她理所當然地再次選擇與辛格分任黨主席和內閣總理。

  在2010年的“福布斯權力排行榜”上,索尼婭位居世界第九。

有關未來 

   拉胡爾.甘地,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現年40歲的他擔任國大黨總書記,從年輕時起就是印度的寵兒,不需要任何宣傳,普通民眾就會將選票投入到印著“甘地”的票箱中去。

  在開往新德里的火車上,旁邊的印度商人對我說,中國人用十年時間研發了世界上最快速的鐵路系統,並已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印度也可以,而這一切將握在這位叫拉胡爾.甘地的年輕人和更多像曼莫漢.辛格一樣的智者手中。

  此刻,在阿克巴路24號院的辦公室裡,拉胡爾正和母親索尼婭一起,準備著即將進行的大選。這一幕讓這個家庭穿越了時空,不變的是古老卻生命力強盛的名字:尼赫魯.甘地。

  (感謝國立尼赫魯大學圖書館,國立尼赫魯紀念館暨圖書館對本文采寫提供幫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