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印度:陌生的鄰居(上)

http://www.CRNTT.com   2011-07-02 10:31:42  


《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9期封面文章
  中評社北京7月2日訊/你了解我們的鄰居——印度嗎?這個始終有些神秘的國度,如今甚至有可能趕超我們的競爭對手,他的過去,現在,將來,實在是我們應該研習的功課。《南方人物周刊》日前登載長篇紀實“印度:陌生的鄰居”,本刊特分為上、下兩部分,以饗讀者。   

印度夢的喜與悲

  記者 陳彥煒 發自印度

  實習記者 何贇

  圖/記者 大食

  鴻溝

  在去往新德裡的飛機上,我與鄰座克裡希那先生交談了近3個小時。這位年輕的印度人衣著考究、舉止優雅,擁有普林斯頓大學MBA學歷,供職於美國一家著名投行的印度分支。他用一口流利的、不帶次大陸口音的英語議論著這個國家的市場、民主、非政府組織及環保話題;隨後又重點表達了對自己現今享受的物質生活的滿足乃至炫耀細致到最近使用哪個品牌的香水,購買於哪個國家,以及價值多少美金。臨別,他建議我一定要去印度門附近的泰姬陵酒店中庭享受下午茶時光:“那里代表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你也能聽到最主流的議程設置。”

  出租車帶著我駛出嶄新且氣派十足的英迪拉.甘地機場T3航站樓。英迪拉是這個自稱亞洲最大民主國家近代以來唯一推行過獨裁統治的總理,她迷戀並尋求權力的集中,最終被自己的錫克教保鏢槍殺。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我所接觸到的出租車司機、人力車夫、理髮師、保潔員及小販們,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他們對英迪拉的讚賞。因為只有這位“印度女王”與農村下層階級結成過民粹主義同盟,高度注重發展農業,關心弱勢族群的民生福祉。生活在赤貧線上的普羅大眾告訴我,比起糾結複雜的政治、永遠琢磨不透的遊戲規則,甚至猖獗的官員貪腐,“吃飽飯”永遠是最火燒眉毛的事情。

  牛津大學貧困與人類發展中心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印度貧困人口數量超過26個非洲赤貧國家貧困人口數量的總和。他們普遍營養狀況欠佳、熱量攝入不足、健康堪憂,文化程度尚達不到小學畢業。克裡希那口中的手表、香水、下午茶時光及精英化討論,對大多數人來說就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玩笑。

  在印度眾多的旅遊景點和涉外場所,一條醒目的標語隨處可見:“Incredible India”(不可思議的印度)。“不可思議”,成為這個古老並深蘊哲學傳統的國度為自己提煉的主題詞。事實上,印度的不可思議很大程度正來源於它極端的分裂感。階級之間、階層之間、種姓之間、宗教之間、性別之間、地域之間,橫亘著清晰且不易逾越的鴻溝。

  她時刻標榜民主並以此為榮,卻腐敗叢生、犬儒主義盛行。她的古代文化如此燦爛,現代科技又行走在全球信息高速路的最前方,基礎教育普及率卻慘不忍睹、文盲數量長期穩居世界第一。她避開了西方國家以及中國的發展路徑:後者從農業改革起步,經過低成本製造業的過渡,進入第三產業崛起的黃金期;印度剛好相反農業依然大面積地落後貧困,服務業卻躍升顯著,占據了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尤其是軟件外包和離岸呼叫中心的水準堪稱一流。在西方媒體的話語表達裡,中國被習慣性地稱作“世界工廠”,而印度則被冠以“世界辦公室”的名號。另外,印度人亦具有文明古國的子民慣常存在的矛盾:極為脆弱的自尊心和極為牢靠的自豪感。

  瑪麗杜拉夫人是國立尼赫魯紀念館暨圖書館主席,也是尼赫魯大學現代印度歷史研究中心的教授。我們在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官邸中見面。這座威嚴的建築位於新德裡的政治心臟,毗鄰總統府和國防部,警衛森嚴。即便如此,在修葺平整的草坪上,以及總理曾經散步的小徑上,還是可以看到肆無忌憚的流浪狗和流浪猴。路過的訪客時不時對它們擺擺手。

  “鴻溝無處不在。這不僅構成了印度的不可思議,而且回答了印度的不可思議,”夫人對我說。“印度的多元化讓人咋舌。你去看看手上的盧比,印刷著17種法定語言,而事實上我們擁有一千多種語言;信徒最多的印度教擁有3億多種神明;而政治上,我們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黨派,瓦傑帕伊政府創下過24個黨聯合執政的奇跡。在這個維度上,印度發展的緩慢低效,以及種種劣根存在,都情有可原。因為我們居然可以長期保持這個斷裂國家的穩定在幾乎每天都有人上街遊行、靜坐、絕食的環境下。”

  在瑪麗杜拉眼中,印度社會鴻溝的此岸與彼岸如此遙遠。中上層精英們狂熱追捧、奉若圭臬的,是現代民族主義、民主和高度自決;而底層仍然根深蒂固地凝結著專制威權的統治情結,並深深打上宗教、種姓和性別的烙印。鴻溝的存在,某種程度上更是“神的意志”,這在印度顯得尤其棘手、頑劣。

  夫人穿著鮮艶的紗麗,僕人不時給她遞上奶茶和曲奇餅,配以細滑的、鑲著金邊的瓷器,空調的溫度正相宜。而這棟房子的外面,普通的工作人員頂著高溫,排隊購買簡單的午飯,很多餐盤都已生銹。一牆之隔的院外,衣衫襤褸的乞丐們蜷縮在大樹的根部,迷離的雙眼飄忽地望著身邊一棟棟的高官宅第。

印度被稱作世界宗教的博物館,宗教亦是洞察並理解這個國家的必要參考系。整體而言,宗教異端主張在這里得到極大包容,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耆那教、猶太教、基督教、錫克教等都曾扎根於斯;懷疑論、不可知論與無神論也愈發受到重視。當然,因此而生的流血衝突、暴亂騷動也從來不曾停止。

  印度教是當前印度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教,擁有約占80%人口的信徒,總量超過8億,這個教派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力不言而喻。而種姓制度又是印度教最重要的儀軌之一,印度經典《薄伽梵歌》中建有一套詳盡的秩序,其核心價值觀是“潔淨與不潔”。每一個種姓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規則體系,你必須嚴守,並且世襲下去。在這些種姓之外的人,則是不可觸碰的賤民階層(達利特),他們可以幹的只能是清掃糞便或處理屍體之類的工作。很多人生來被貼上了卑微的標簽,看不到翻身的任何希望。維多利亞時代英國評論家喬治.伯德伍德爵士曾經這樣說道:“只要印度教徒仍然堅持他們的種姓制度,印度就將永遠是印度;一旦他們拋棄種姓制度,印度將不複存在。”

  我們關於印度宗教的考察便始於種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