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北故宮:給北京故宮上一課

http://www.CRNTT.com   2011-08-02 11:17:57  


 
相關評論:故宮能管理好故宮嗎?

   來源:北京商報 2011年08月01日00:40

  有了蟊賊、“撼”字錦旗和撲朔迷離的建福宮富豪會所,故宮再做出什麼事都驚不著大家。

  昨天,一條在微博上已經流傳了數天的消息終於被故宮親口給證實了,因科研人員操作失誤,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盤擠壞了。據故宮自己介紹,這事經過了26天的調查認證。

  我們已經習慣了“倒時差”。中海油漏油的事,不也是差不多一個月後才知道的。多想一句,如果不是有人在微博上把這事捅了出來,故宮會跟公眾交代嗎?我想,一貫神秘,神秘慣了的故宮可能就混過去了。盤子究竟損壞到什麼程度,連個照片也沒有,可見有多麼不把公眾的知情權當回事。

  國寶破相了,既蛋疼,也很悲催,上千年的戰火都沒把它們怎麼樣,到末了,在故宮陰溝翻船了。故宮是什麼地方?不是飯館,也不是古玩店,就是看護國寶的地方,不然要你們幹嘛?裝了成百上千個攝像頭,防不住蟊賊的黑手,也防不住自己的白手套。儘管有人會說當年“台北故宮”不也因為漏水而將《四庫全書薈要》這一珍貴古籍給泡了,憑啥就要求故宮十全十美,吹毛求疵。話雖不假,但那會兒“台北故宮”的文物連個穩定的家都沒有,哪像故宮現在這般安居,啥條件都具備呢?

  說一千道一萬,沒有大大咧咧的心,哪有大大咧咧的手呢?央視名嘴都說了,技術手段再好,不過好比是有一顆強勁的心臟,但如果是個弱智,還是沒轍。想想也是,頭腦出了問題,縱是擁有博爾頓的心肝脾胃腎,跑起來恐怕也是脫軌。管理必須跟上時代,不能說列車員打扮得跟空姐似的,心思還停留在綠皮車上賣東西。

  對於故宮的管理,我們只能是憑感官經驗,憑一些熟悉故宮的人的只言片語,覺得不夠精細。至於理性質疑,沒有條件,一分一毫,故宮怎麼花的錢,怎麼保護國寶文物,基本上屬於不足與外人道的秘密。故宮不是透明的,是“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在這一點上,故宮和紅十字會沒什麼差別。

  國寶破相了,才恍然想起,故宮是個博物院,不是一個游覽園。現在,掏出60元人民幣,前三殿和後三宮您可以隨便看,可是想要見上一面國寶就不容易了。記得前些年李敖來了,故宮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西瓜皮,也有西瓜瓤,就帶著李敖看了所藏的珍貴文物,李敖為此還改了口。可惜李敖只有一個,更多的老百姓,看紅墻黃瓦的紫禁城可以,看青花看伯遠帖看清明上河圖,就一聲嘆息了。要不是故宮自己失手砸了盤子,這件國寶上鏡的機會恐怕很小吧。

  公開資料顯示,故宮博物院現有造册文物逾150萬件,而每天能與南來北往的遊客見面的展品,僅僅占全部館藏的不到2%。其餘98%的文物都藏在一個地下庫房裡。有些不太明白,故宮的珍貴文物亮相了大英博物館,閃耀了盧浮宮,甚至和“台北故宮”也聯袂“大觀”過,可就是在自家門口動靜不大。故宮國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脈的載體,老不給看,算怎麼回事呢?

  但即使如此,故宮畢竟沒說,是臨時工操作失誤所致,也不是遭雷擊所致,更沒有信口雌黃地指鹿為馬,因此對故宮的感覺,還蠻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